派对动物游戏下载安卓,深水捕鱼机有用吗,澳门十大电子游戏排行榜

期刊簡介

  《寒旱農業科學》肇始于1963年創刊的《農業科學簡報》,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主管、主辦。其間,于1970年更名為《甘肅農業科技簡訊》,1973年更名為《甘肅農業科技》,2014年成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的學術期刊。

更多+
  • 當期目錄
  • 最新錄用
  • 過刊瀏覽
  • 下載排行
  • 電子書
    顯示方式:
    專題論述
    鄉村振興新階段甘肅省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制度構建
    2024(8):687-695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1
    [摘要] (0) [HTML] (0) [PDF 1.38 M] (0)
    摘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國進入農村振興新階段的標志,農村振興新階段反貧困的戰略重點是逐步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相對于絕對貧困而言,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更具有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更需要措施的針對性、精準性和系統性,必須建立起一整套系統化的政策制度體系。根據國家相關發展戰略和甘肅省情實際,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主要目標,采用系統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提出了建立涵蓋收入增長體系、產業發展體系、人才培育體系、科技支撐體系、基礎建設體系、金融服務體系、環境保護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鄉村治理體系等九大政策體系的《甘肅省解決相對貧困問題“1+N”長效機制》制度框架,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對加快推動甘肅特色優勢農業走出去的思考
    2024(8):696-700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2
    [摘要] (0) [HTML] (0) [PDF 759.53 K] (0)
    摘要:
    為進一步推動甘肅特色優勢農業對外開放,運用比較分析方法,對甘肅特色農業在技術、產品、經營模式、農產品精深加工方面的優勢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俄羅斯、中亞五國、中東歐國家農業發展的優勢進行了比較分析,從農業技術出口和農產品出口不斷增加方面總結了甘肅省特色優勢農業走出去取得的成績,提出了大力推動甘肅省特色優勢農產品走出去;大力推動甘肅特色優勢農業技術走出去;大力推進甘肅特色優勢農業的經營模式走出去;大力推進甘肅農產品加工企業走出去;鼓勵企業走出去實施"土地進口"戰略等推進甘肅特色優勢農業走出去的對策建議。
    旱地農業
    旱地春小麥新品種銀春11號生產性能評價
    2024(8):701-704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3
    [摘要] (0) [HTML] (0) [PDF 509.00 K] (0)
    摘要:
    為全面了解銀春11號的生產特性,依據2016 — 2017年甘肅省旱地春小麥區域試驗和2018年甘肅省旱地春小麥生產試驗,對其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等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銀春11號豐產性好,增產潛力大,2016、2017年的區域試驗中,分別較對照品種西旱2號增產13.25%、9.90%;銀春11號具有較好的高產穩產性,2016、2017年高穩系數分別為102.82、100.06,均高于對照品種西旱2號的90.90;銀春11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2016、2017年適應度分別為80%、60%,在各試驗點中增產點率為90%。綜上,銀春11號豐產性、穩產性較好,適應性較強,適宜在甘肅中部旱地春麥區栽培。
    不同燕麥品種在甘肅半干旱區的適應性研究
    2024(8):705-710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4
    [摘要] (0) [HTML] (0) [PDF 823.11 K] (0)
    摘要:
    通過篩選栽培高產優質燕麥品種,為山丹地區燕麥草生產提供技術支持。以引進的6個燕麥品種為材料,對物候期、農藝性狀和產量性狀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表明,6個燕麥品種在山丹縣均能正長生育,生育期牧樂思、隴燕3號最長,均為111 d;青海444最短,為100 d。株高牧樂思最高,為114.2 cm,與愛沃126、隴燕3號差異不顯著;而顯著高于其他燕株高麥品種(P < 0.05)。愛沃126干草產量和種子產量均最高,分別為13 163.0、5 124.2 kg/hm2。6個燕麥品種中愛沃126的株高、莖粗,葉片長寬均顯著高于其他品種,且分蘗數也較優,綜合評價分析得出,愛沃126的綜合評分最高,在山丹半干旱區生產適應性最好,最適合在山丹縣半干旱區種植推廣,其次是牧樂思和隴燕3號。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基于高溫高濕條件下蘋果加工過程中代謝產物的多樣性分析
    2024(8):711-723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5
    [摘要] (0) [HTML] (0) [PDF 3.48 M] (0)
    摘要:
    通過分析發酵對蘋果品質影響的內在機制,為蘋果功能成分及代謝調控機制提供科學依據,助力蘋果產業縱深發展。采用非靶向代謝組學技術分析了高溫高濕條件下蘋果加工過程產生的各類差異代謝化合物,分別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聚類熱圖、偏最小二乘判別方法、KEGG 通路富集等對代謝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通過主成分分析(PCA)顯示了不同發酵過程中蘋果代謝組成的顯著階段性變化,代謝物質鑒定表明,存在334種代謝物,其中脂質和類脂分子所占比例最大,達到44.61%。利用聚類樹圖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PLS-DA)揭示了在發酵末期蘋果樣本的代謝物水平明顯高于未發酵樣本,有效地區分了不同發酵階段的蘋果樣本。通過KEGG路徑分析進一步指出,蘋果的苯丙素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謝途徑在發酵期間非?;钴S,并且在高溫條件下激活了玉米素生物合成和鞘脂代謝的特定途徑,這對蘋果的高溫適應性和風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基于D-optimal法優化香菇菌種培養基質配方的研究
    2024(8):724-733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6
    [摘要] (0) [HTML] (0) [PDF 1.35 M] (0)
    摘要:
    為了篩選和優化香菇原種及栽培種的培養基質配方,采用D-optimal設計方法,以麥粒和木屑不同配比為原料優化香菇原種培養基質,以木屑、玉米芯、麩皮不同配比為原料優化香菇栽培種培養基質,以香菇品種L808作為供試菌種,分別以其菌絲萌發期、菌絲長速、滿袋期為評價指標,通過對各評價指標的測量,建立了各配比基質與香菇培養基質配方響應值之間的回歸模型,從而科學的優化出香菇原種及栽培種栽培基質的配方。試驗結果表明,香菇原種栽培基質最優配方為50%麥粒+50%木屑;香菇栽培種栽培基質最優配方為37.69%玉米芯+23.33%麩皮+38.98%木屑。在以上2個配方的栽培基質接種后,香菇菌絲的生長旺盛,萌發期短、滿袋期短,且理化性質較優,說明優化得到的栽培基質配方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該設計方法也在優化培養料配比上是科學并且可行的。
    外源物質對鹽堿脅迫下垂絲海棠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
    2024(8):734-739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7
    [摘要] (0) [HTML] (0) [PDF 1.20 M] (0)
    摘要:
    為探究褪黑素和2,4-表油菜素內酯在鹽堿脅迫下對垂絲海棠生長及其生理特性的影響,以9~10葉齡垂絲海棠實生苗為材料,設置200 μmol/L褪黑素噴施、200 μmol/L褪黑素+0.2 mg/L 2,4-表油菜素內酯疊加噴施、0.2 mg/L 2,4-表油菜素內酯噴施3個處理,研究其對垂絲海棠鹽堿脅迫下葉片葉綠素含量、相對電導率、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游離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標和光合熒光參數的影響。結果表明,外源噴施褪黑素和2,4-表油菜素內酯可顯著提高鹽堿脅迫下垂絲海棠葉片的相對導電率、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葉片相對含水量、葉綠素含量,從而緩解鹽堿脅迫對垂絲海棠生長的抑制。本試驗中,緩解效果由高到低依次為褪黑素、2,4-表油菜素內酯、二者疊加使用。
    不同氮處理對切花玫瑰生長和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
    2024(8):740-746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8
    [摘要] (0) [HTML] (0) [PDF 1.48 M] (0)
    摘要:
    通過進行不同施氮量對蘭州新區切花玫瑰生長發育、產量及光合特性的影響試驗,以明確蘭州新區切花玫瑰適宜的施氮量。以切花玫瑰洛神為試驗材料,設置5個施氮濃度(0、600、900、1 200、1 500 mg/L),研究了對切花玫瑰生長發育、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施氮濃度的增加,洛神玫瑰的株高和花梗長呈現上升的趨勢;莖粗、葉幅、節間數、花朵橫徑、花朵縱徑、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a+b 、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蒸騰速率均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胞間CO2濃度呈現先降后升的趨勢。相比不施氮對照,不同氮濃度處理的洛神玫瑰各指標上升和下降幅度均有所差異,表明各施氮處理對洛神玫瑰具有明顯的濃度效應,且以施氮濃度為 900 mg/L時效果最佳,葉綠素a(Chl a)、葉綠素b(Chl b)、葉綠素a+b(Chl a+b)分別較對照不施氮提高了53.32%、37.98%、45.74%;葉片凈光合速率(Pn)為14.17 μmol/(m2·s),較不施氮對照提高了73.47%;氣孔導度(Gs)為0.068 mol/(m2·s),較不施氮對照提高了51.41%;蒸騰速率(Tr)為183.60 g/(m2·h),較不施氮對照提高了40.49%;葉片的胞間CO2濃度(Ci)達到最低值,為619 μmol/mol,較不施氮對照降低了12.94%;產量最高,為24枝/m2,較不施氮對照增產33.33%。由此可見,施氮濃度為 900 mg/L時不僅可以顯著提高洛神玫瑰產量,改善其品質和性狀,還可以促進洛神玫瑰的光合能力,是蘭州新區玻璃溫室鮮切玫瑰洛神的最佳施氮量。
    礬根胚性愈傷組織誘導與植株再生
    2024(8):747-751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09
    [摘要] (0) [HTML] (0) [PDF 1003.01 K] (0)
    摘要:
    為了建立礬根組培快繁體系,以礬根去頂尖幼嫩頂芽為外植體,研究不同培養基對胚性愈傷組織誘導、胚性愈傷組織增殖以及植株再生的影響。結果表明,愈傷組織最佳培養基為MS+2.4-D 3.0 mg/L+6-BA 0.3 mg/L,愈傷誘導率達到93.0%,團塊較大,結構較松散,有顆粒狀態,個別團塊呈水浸狀;以最優胚性愈傷組織增殖培養基為MS+2.4-D 2.0 mg/L+6-BA 0.2 mg/L進行擴增,愈傷組織發育較好,結構較松散,顆粒狀疣突分明,水分較少,呈淡黃綠色。胚狀體分化最佳培養基為MS+6-BA 0.5 mg/L+NAA 0.1 mg/L+IBA 0.2 mg/L,胚狀體誘導率達91.8%。對幼根發育不良的植株,在1/2MS+IBA 0.1 mg/L+IAA 0.1 mg/L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效果好,生根率100%,平均根數5.5條,根長2~3 cm,苗高4.1 cm。
    土壤肥料/植物保護
    氮肥減量配施殼寡糖對棉花根系生長及根際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2024(8):752-758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0
    [摘要] (0) [HTML] (0) [PDF 1.03 M] (0)
    摘要:
    改善根際土壤環境以及促進棉花根系發育對棉花健康生長及產量和品質的提高意義重大。為探究氮肥減量配施殼寡糖促進棉花根系生長及調節土壤酶活性的作用,以盆栽試驗和田間小區試驗為研究方法,設置了不施肥、常規施肥(施N 400 kg/hm2、P2O5 140 kg/hm2、K2O 130 kg/hm2)、常規減氮20%施肥、常規減氮20%施肥+聚合度2~6型殼寡糖450 g/hm2、常規減氮20%施肥+聚合度2~20型殼寡糖450 g/hm2等5個處理,研究了氮肥減量配施不同聚合度類型殼寡糖對棉花根系生長和根際土壤酶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除土壤過氧化氫酶外,2個配施殼寡糖的處理均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其中酶活性降幅最大的為土壤磷酸酶,常規減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6型殼寡糖處理和常規減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20型殼寡糖處理分別比常規減氮20%施肥處理降低10.6%和5.5%。常規減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6型殼寡糖處理較常規減氮20%施肥處理土壤硝態氮含量增加了38.1%,而常規減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20型殼寡糖處理較常規減氮20%施肥處理土壤硝態氮含量降低了43.4%。并且施加聚合度2~6型、聚合度2~20型2種不同聚合度類型殼寡糖后,棉花根長較常規減氮20%施肥處理分別增加64.2%、40.1%,根表面積較常規減氮20%施肥處理增加74.8%、54.4%,根體積較常規減氮20%施肥處理增加106.2%和73.2%。由此可見,聚合度2~6型殼寡糖對促進棉花根系生長效果要優于聚合度2~20型殼寡糖。
    水肥耦合對西和半夏生長指標和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2024(8):759-763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1
    [摘要] (0) [HTML] (0) [PDF 610.84 K] (0)
    摘要:
    為了提升臨夏地區西和半夏的產量和品質,進一步明確水肥耦合對西和半夏生長發育的影響,采用裂區試驗設計,以灌水量為主處理,肥料配比為副處理,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處理對半夏生長發育、產量、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當灌水量為500 m3/hm2(苗期和塊莖膨大期各灌水250 m3/hm2),施肥水平為施腐熟牛糞15 000 kg/hm2、N 342 kg/hm2、P2O5 275 kg/hm2、K2O 110 kg/hm2時,半夏折合產量最高,為25 114.42 kg/hm2;品質最好,水分含量最低,為43.3 g/kg;總灰分含量較低,為31.6 g/kg;浸出物含量最高,達153.3 g/kg。由此可見,該水肥配比適宜在臨夏西和半夏生產中加以推廣應用。
    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對白鳳桃產量和品質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2024(8):764-768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2
    [摘要] (0) [HTML] (0) [PDF 649.12 K] (0)
    摘要:
    為了探討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對白鳳桃桃園土壤性狀及桃樹生長的影響,構建桃園土壤良好生態系統,設置了有機肥不同比例(25%、50%、75%、100%)替代化肥試驗,以單施化肥為對照(N 450 kg/hm2、P2O5 300 kg/hm2、K2O 450 kg/hm2),研究了有機肥替代化肥處理對土壤養分含量及葡萄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均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白鳳桃產量和經濟效益,其中有機肥替代50%、75%化肥的處理效果好,與對照單施施肥相比,白鳳桃平均單果重分別增加11.33、8.22 g、果實硬度分別增加0.67、0.61 kg/cm2、優質果率提高11.0、12.2個百分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提高31、36 g/kg,桃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別提高4.39、5.34 g/kg,產量分別提高3 642.8、3 612.0 kg/hm2,種植收益分別增加63 879.4、532 11.0元/hm2??梢娪袡C肥替代50%、75%化肥的處理實現了白鳳桃的種植收益最大化,在有效養地的前提下建議推廣。
    不同生物藥劑對辣椒主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2024(8):769-773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3
    [摘要] (0) [HTML] (0) [PDF 1.02 M] (0)
    摘要:
    為篩選可兼防辣椒疫病、根腐病及枯萎病的高效生物殺菌劑,采用室內抑菌試驗,測定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桿菌、熒光假單胞桿菌及醫植酵素等4種生物殺菌劑和化學藥劑多菌靈分別在高、中、低3種濃度下對辣椒疫病、根腐病與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結果表明,熒光假單胞桿菌與哈茨木霉可兼防辣椒疫病、根腐病及枯萎病;在藥劑推薦濃度下,熒光假單胞桿菌對辣椒疫病、根腐病、枯萎病抑菌率分別為83.11%、89.81%、78.80%,哈茨木霉分別為88.39%、74.63%、89.68%,這兩種藥劑可作為推薦用藥。
    當歸根際土壤中木霉菌的分離鑒定及拮抗作用
    2024(8):774-777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4
    [摘要] (0) [HTML] (0) [PDF 777.14 K] (0)
    摘要:
    收集甘肅省道地中藥材當歸根際土壤,采用平板稀釋法分離土壤中木霉菌株,利用平板對峙法測定其拮抗作用,結合形態學特征及ITS序列比對鑒定木霉菌株分類地位,以期篩選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明確其拮抗作用。結果表明,從甘肅省當歸根際土壤中分離得到21株木霉菌株,篩選出1株對靶標菌拮抗效果最好的木霉菌株TD-5,鑒定為長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TD-5對茄病鐮刀菌(Fusarium solani)拮抗作用最好,抑制率為83.31%;對首都葉點霉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的拮抗作用最差,抑制率為24.55%;對三線鐮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拮抗作用介于二者之間。菌株TD-5的揮發性代謝產物對茄病鐮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79.44%),對膠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較差(抑制率64.99%);其難揮發性代謝產物對三線鐮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70.72%),對茄病鐮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差(抑制率31.12%)。
    甘肅省甘藍黑腐病的病原分離及鑒定
    2024(8):779-784 ,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5
    [摘要] (0) [HTML] (0) [PDF 1.13 M] (0)
    摘要:
    為明確甘肅省張掖市甘藍黑腐病的病原菌種類,采用平板劃線法對采集到的甘藍典型發病葉片進行病原菌分離、致病性測定及基因序列分析鑒定。結果表明,從具有典型黑腐病的甘藍葉片上分離純化獲得6個分離株,其中菌株GL3-2為引起該病害的病原菌,為革蘭氏陰性菌,菌落近似圓形,初呈淡黃色,后漸變為蜜黃色,菌落邊緣整齊光滑, 有隆起,且具光澤;菌體多呈短桿狀, 大小為(0.5~1.0)μm×(1.0~3.0)μm,無芽孢,單生或鏈生。根據培養性狀、形態特征以及16S rDNA和特異性基因序列分析,確定致病菌菌株GL3-2為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種(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顯示模式:
    基于高溫高濕條件下蘋果加工過程中代謝產物的多樣性分析
                                                                                                                   
    [摘要] (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該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謝組學技術分析高溫高濕條件下蘋果加工過程產生的各類差異代謝化合物。分別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聚類熱圖、偏最小二乘判別方法、KEGG 通路富集等對代謝組數據進行差異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PCA),顯示了不同發酵過程中蘋果代謝組成的顯著階段性變化。代謝物質鑒定表明,存在314種代謝物,其中脂質和類脂分子所占比例最大,達到44.61%。利用聚類樹圖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PLS-DA),揭示了在發酵末期蘋果樣本的代謝物水平明顯高于未發酵樣本,有效地區分了不同發酵階段的蘋果樣本。KEGG路徑分析進一步指出,蘋果的苯丙素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謝途徑在發酵期間非?;钴S,并且在高溫條件下激活了玉米素生物合成和鞘脂代謝的特定途徑,這對蘋果的高溫適應性和風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本研究旨在為黑蘋果功能成分及代謝調控機制提供科學依據,為后期蘋果的開發利用奠定理論基礎,助力蘋果產業縱深發展。
    春小麥新品種武春11號選育報告
                                                                                                                   
    [摘要] (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武春11號是武威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出的高產優質水地春小麥新品種,株高89cm,千粒重46.6g,穗粒數39.7粒,熟性適中,株型緊湊,群體優。在2020-2021年甘肅西片水地春小麥區域試驗中,武春11號平均折合產量8134.95kg/hm2,較對照品種寧春4號極顯著增產8.36%,2a12個試點全部增產。在2022年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生產試驗中,武春11號平均折合產量7806.00kg/hm2,較對照品種寧春4號增產5.33%,6個試點全部增產。中感條銹病,中抗白粉病,適宜在甘肅河西灌區水地春麥區及同類生態地區種植。
    優質中強筋春小麥新品種隴春44號選育報告
                                                                                                                   
    [摘要] (1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河西走廊灌區是甘肅省優質春小麥生產區,隨區域水資源短缺日益突出,生產上要求推廣應用優質節水廣適春小麥新品種。為適宜河西走廊灌區及相似生態區小麥生產需求,以優質節水廣適為核心選育目標,組配三交組合:99W77-6-1-2/龍96-4839//m248,采用系譜法選育出優質、高產、綜合抗性優良春小麥新品種隴春44號。區域試驗產量達8263.8 kg/hm2,比對照品種寧春4號產量增加10.2%,生產試驗產量達8753.9 kg/hm2,比對照品種寧春4號產量增加9.0%。節水指數達1.203~1.276,節水級別2級。成株期田間表現慢銹性,中抗白粉病。籽粒含粗蛋白14.04%,濕面筋29.4%,面團形成時間9.0 min,穩定時間17.7 min,吸水率58.2%,最大拉伸阻力644 E.U,拉伸面積142 cm2,延伸性175 mm,面包、面條及饅頭評分分別為82、89、90,品質達中強筋小麥標準。
    麥類作物對禾谷孢囊線蟲的抗性評價
                                                                                                                   
    [摘要] (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禾谷孢囊線蟲是麥類生產上的重要病原線蟲。為篩選抗禾谷孢囊線蟲的小麥和燕麥種質資源,以禾谷孢囊線蟲甘肅群體為接種體,采用室內接種方法測試了16份省內主栽燕麥品種(系) 和21份甘寧兩省的小麥品種(系)的抗病性。結果表明,在16份供試燕麥品種中,無免疫品種,其中1個高抗,12個中抗,3個中感;參試的21份小麥品種中,無免疫品種,其中7個中抗,11個中感,3個高感
    水氮耦合對西瓜成熟期生長的影響
                                                                                                                   
    [摘要] (1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研究河西地區西瓜生育后期生長狀況,以西瓜為試材,采用田間裂區試驗設計,主處理為3種灌水量:I 80%、I 65%、I 50%,副處理為4種施氮量:N0、N100、N200、N300,共設12個處理,研究了不同水氮對西瓜成熟期生長狀況的影響。結果表明:GS等氮代謝酶及根系活力隨施氮增加而增加,且I65%灌水量處理最高;POD等抗逆酶指表存在“低促高抑”趨勢。通過綜合評價可知,I 50%+N 300、I 65%+N 100、I 65%+N 200、I 65%+N 300、I 80%+N 200及I 80%+N 300處理得分較高且各處理間無差異,以I 65%+N 200得分最高0.72,綜上所述,I 65%+N200處理西瓜生育后期生長狀況最佳,適宜河西地區西瓜栽培應用推廣。
    麥類作物對禾谷孢囊線蟲的抗性評價
                                                                                                                   
    [摘要] (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禾谷孢囊線蟲是麥類生產上的重要病原線蟲。為篩選抗禾谷孢囊線蟲的小麥和燕麥種質資源,以甘肅群體為測試對象,采用室內接種法,對甘肅省16個燕麥品種和甘肅、寧夏的21個小麥品種進行了抗性分析。結果表明,在所有供試燕麥品種中,無免疫品種,1個高抗品種隴燕3號,12個中抗品種,包括青引2號、黃燕麥、白燕2號等,還有3個中感品種,包括白燕9號、隴燕2號和青引1號。同樣,在參試的小麥品種中,無免疫品種,其中7個品種表現為中抗,包括定豐12號、西旱3號、武春8號等,11個品種表現為中感,包括定西38號、寧春4號、隴春22等,還有3個品種表現為高感,包括蘭天30、蘭天20和寧冬13號。這些結果強調了我國抗禾谷孢囊線蟲種質資源的相對稀缺,需要加強對其的鑒定和開發。同時,利用高抗燕麥品種隴燕3號,在生產中可作為抗病親本的來源,有望培育和選擇具有持久抗禾谷孢囊線蟲的優良品種,以預防其危害。
    隴東旱塬區玉米品種農藝性狀 及籽粒機收指標的灰色關聯度分析
                                                                                                                   
    [摘要] (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目前玉米生產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玉米籽粒機收將是大勢所趨,因此人們對玉米品種的選擇也趨向于耐密植、抗倒伏和籽粒脫水快等優良性狀。為了篩選出隴東旱作區玉米適宜籽粒機收品種,我們通過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17個玉米品種的表型性狀和籽粒機收適宜性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和恒5266植、產量高,但是機收表現不理想,迪卡159、先豐9號、先玉1483、五谷737和新農育6003等5個品種綜合表現良好,可以作為隴東旱作區籽粒機收玉米品種貯備品種,尤其五谷737產量高、抗性好、機收表現好,可以大力推廣種植。
    牡丹花色性狀的研究進展
                                                                                                                   
    [摘要] (1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牡丹作為一種常見觀賞花卉,單生頂生花,其花型、花色、花期對牡丹的觀賞價值研究意義重大。本文以牡丹的花色性狀為代表,從牡丹的花色現狀和分類、影響花色形成的物質基礎等方面進行綜述,為牡丹花色的未來研究提供參考。
    全生物降解地膜對飼用玉米的影響及降解效果
                                                                                                                   
    [摘要] (2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明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狀況以及對飼用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土壤增溫保墑性能、農藝性狀以及產量等的影響。選用0.01 mm厚的普通聚乙烯地膜、聚乙烯滲水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以飼用玉米為試驗材料,開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與普通地膜覆蓋對比試驗。結果表明:與普通地膜相比,在飼用玉米生長前期,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保溫保濕能力略低于普通地膜;而在玉米生長的中后期,全生物降解地膜與PE地膜的溫濕度沒有明顯差異。從作物生長情況看,全生物降解地膜覆蓋可以提高飼用玉米株高、葉綠素含量和葉長,但產量與PE膜差異不顯著。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飼用玉米播種后47天開始進入誘導階段,隨著生育進程地膜逐漸變薄、脆化,收獲時大部分地膜完全崩解,雖然地膜未完全降解但降解趨勢明顯;普通地膜在飼用玉米整個生長階段都維持著較好機械性能和膜面的完整性。綜合來看,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飼用玉米上使用效果較好,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太子山保護區野生菌資源調查
                                                                                                                   
    [摘要] (1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太子山保護區地理位置獨特,物種資源豐富,為掌握太子山保護區菌物的物種多樣性,合理進行資源保護,本研究通過野外采集、經典分類學及分子生物學手段對太子山保護區的野生菌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共獲得野生菌88種,隸屬于33科、50屬;按照利用價值分類:食用菌42種,7種目前已實現商業化種植,另有11種珍稀野生食用菌,具有潛在開發價值;藥用菌8種、毒菌8種,其中有一劇毒種——肉褐鱗環柄菇,當注意辨別,謹防誤食;其余30種目前利用價值尚不明確,可以作為后續研究的重點,深入開發。
    蘭州百合小鱗莖膨大技術研究
                                                                                                                   
    [摘要] (7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蘭州百合組培小鱗莖為材料,研究了大量元素、NAA、6-BA、培養基狀態、蔗糖、2,4-D濃度對百合試管鱗莖形成和膨大的影響。結果表明:(1)高濃度的大量元素有利于鱗莖的膨大,而不利于鱗莖的誘導,2MS時鱗莖直徑最大,但新增鱗莖數下降到4.56個。(2)NAA濃度為0.2mg/L時新增鱗莖數最多且鱗莖直徑最大。(3)6-BA濃度為0.1mg/L時最有利于鱗莖的形成和膨大,新增鱗莖數5.25個,鱗莖直徑10.642mg。(4)固體培養基對鱗莖的形成效果明顯,而半固體更有利于鱗莖的膨大。(5)蔗糖濃度為90g/L時新增鱗莖數最多,蔗糖濃度為120g/L時鱗莖直徑最大。(6)2,4-D濃度0.02mg/L處理對鱗莖的形成和膨大效果更好。
    半干旱雨養農業區種植密度和氮肥 對糧飼兼用玉米耗水特性的影響
                                                                                                                   
    [摘要] (3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糧飼兼用玉米(富農821)為試材,在半干旱雨養農業區通過設置4個密 度梯度 4.5萬株/hm2(T1)、5.25 萬株/hm2(T2)、6 萬株/hm2(T3)和 6.75萬株/hm2(T4)和兩個施氮量200kg/hm2(N2)、300kg/hm2(N3) ,研究了種植密度和施氮量對糧飼兼用玉米耗水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生育時期的推進,土壤貯水量是先減后增、土壤耗水量呈增長趨勢;不同種植密度和氮肥處理中,都在T1:4.5萬株/hm2獲得最高的經濟產量和生物產量;種植密度和氮肥對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P<0.05),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不同,N2水平時,種植密度T3達到最大值,N3水平時,種植密度T1達到最大值,其次為T3,總體來說,施氮量為200kg/hm2時的水分利用效率大于施氮量為300kg/hm2。因此,在半干旱雨養農業區,要獲得較高的產量,糧飼兼用玉米的種植密度應在5.25萬株/hm2-6萬株/hm2,施氮量在200kg/hm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與修復研究進展
                                                                                                                   
    [摘要] (5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發生了嚴重的退化,本文從土壤、土壤微生物、植物群落3個方面對近年來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甸的研究進展進行梳理,從對近年來退化草地修復的研究進展從補播、劃破草皮、圍欄封育、無紡布覆蓋、施肥及政策影響等方面進行了綜述,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以期為退化草地的修復提供參考。
    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對冬小麥間作豌豆氮素利用率及產量的影響
                                                                                                                   
    [摘要] (4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降低隴中半干旱區冬小麥種植過程中化肥的施用量,減少土壤環境污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采用二因素隨機區組設計方法,通過大田試驗,研究隴中半干旱區有機肥代替部分化肥對冬小麥間作豌豆氮肥利用率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配施有機肥可以顯著提高冬小麥和豌豆的吸氮量以及復合群體氮素利用率和產量。在配施有機肥的條件下,復合群體的氮素利用率在施用常量常規化肥減量30%的處理以及施用常量常規化肥減量15%的處理比施用常量常規化肥處理分別提高了12.99%和4.65%。在相同的常規化肥水平下,配施有機肥處理的冬小麥和豌豆的經濟產量及生物產量均大于不配合施用有機肥處理的產量。常規施肥且配施有機肥處理豌豆和冬小麥的經濟產量和生物產量均為最高,顯著高于常規施肥5.22%和6.76%,高于常規化肥減量15%且配施有機肥處理5.97%和6.64%;常規施肥處理豌豆的經濟產量和生物產量小于常規化肥減量15%且配施有機肥處理,說明在間作體系中,常規化肥減量15%并配施有機肥與單純施常規化肥相比,有利于提高豌豆產量。
    紅花研究進展與展望
                                                                                                                   
    [摘要] (13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紅花是我國重要的一種藥食同源的經濟作物,花瓣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臨床一般用于預防和治療冠心病、腦血栓等疾病,而紅花油更是優質的保健食用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本文通過查閱國內外學術界關于紅花的研究的文獻,對紅花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并對紅花研究的發展提出問題及建議,以便于對該藥材資源進行更好的研究、開發和利用。
    隴東旱塬區機械粒收玉米新品種品質分析
                                                                                                                   
    [摘要] (5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篩選出適合隴東旱塬區籽粒直收的優質豐產玉米新品種,采用DA7200型近紅外品質分析
    玉米LEC1基因家族的鑒定與生物信息學分析
                                                                                                                   
    [摘要] (2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LEC基因家族包含LEC1和LEC2,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儲藏物質的積累。LEC1(Leafy Cotyledon 1)是NF-YB9蛋白家族的成員,編碼了CCAAT-box結合轉錄因子HAP3(Heme activated protein 3)亞單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獲得了16個玉米LEC1基因。分析發現,ZmLEC1蛋白大部分都是酸性的不穩定親水蛋白,含有1個保守結構域CBFD_NFYB_HMF及10個保守基序。通過與擬南芥LEC1基因和水稻LEC1基因的聚類分析,將玉米LEC1基因家族分為四類:ClassⅠ、ClassⅡ、ClassⅢ、ClassⅣ。RNA-seq等分析發現,玉米LEC1家族基因具有組織特異性,響應非生物脅迫。啟動子分析發現,玉米LEC1基因啟動子上含有響應激素和非生物脅迫的順式作用元件。
    旱作條件下冬油菜越冬期生理特性與抗旱性的關系
                                                                                                                   
    [摘要] (1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研究冬油菜在越冬期生理特性與其抗旱性的關系,篩選抗旱性較強的冬油菜品種,在大田情況下,以9個冬油菜品種為試驗材料,對油菜葉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POD)、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相對電導率、相對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標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在越冬期冬油菜葉片中的POD和CAT活性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天油2號、天油4號、天油8號葉片POD和CAT活性增幅大于隴油6號、隴油7號、隴油8號、隴油9號。冬油菜葉片SOD活性在越冬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可溶性糖含量、相對電導率在越冬期都呈現上升趨勢,葉片相對含水量則呈現下降趨勢。綜合來看,9個冬油菜品種中,天油2號、天油4號、天油8號為強抗旱品種;延油2號、寧油2號為中抗旱品種;隴油7號、隴油8號、隴油9號為弱抗旱品種;隴油6號為抗旱敏感型品種。
    噴施水楊酸和茉莉酸甲酯對秀珍菇保鮮效果的影響外源誘導物對秀珍菇保鮮效果的影響
                                                                                                                   
    [摘要] (2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研究外源誘導物對秀珍菇產量及保鮮效果的影響,考察了150μmol/L水楊酸(SA)和50μmol/L茉莉酸甲酯(MeJA)噴施處理對秀珍菇產量、貯藏過程中失重率、硬度的變化,及乙烯受體基因PpuETR1和PPACC2表達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SA、MeJA處理可有效抑制秀珍菇子實體失重,延緩子實體硬度下降的速度,抑制秀珍菇乙烯受體基因的表達水平。同時,SA處理組秀珍菇的產量提高了8.34%。由此可見,一定濃度SA、MeJA處理可以提高秀珍菇子實體的貯藏期商品品質,有一定的保鮮效果,而且不會影響秀珍菇的產量,甚至還可能會促進秀珍菇子實體生長。
    香菇培養料主要營養物質吸收利用規律與產量和產品品質的相關性分析
                                                                                                                   
    [摘要] (2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L808為試驗菌株,研究了香菇不同生育階段培養料中碳、氮吸收利用規律與5-15℃、10-20℃、15-25℃和10-30℃自然常溫四個溫度區間的產量及產品品質(蛋白質、可溶性糖、纖維素)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在10-20℃溫度范圍產量最高,5-15℃溫度范圍產品品質最好。隨著香菇生長階段的推移和出菇潮次的增加,香菇培養料中碳的含量呈現逐漸降低趨勢,且與香菇的產量和產品品質相關性極為密切,相關系數達極顯著水平,產量和產品中蛋白質、可溶性糖含量越高的溫度區間,培養料中碳的含量下降幅度也較大。培養料中氮的含量則呈現先升高而后逐漸降低的趨勢,產品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溫度區間,培養料中氮含量降幅相對也較大,相關系數達顯著水平。
    播期密度互作對紅小豆產量及農藝性狀的影響
                                                                                                                   
    [摘要] (5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探討晉西生態區連作地春播紅小豆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以紅小豆新品種汾小豆2號(B4795×鳥蛋3號)為材料,采用3個播期(主區)和5個密度(副區)的二因素裂區試驗設計,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對連作紅小豆產量及相關性狀的影響。研究表明,在同一播期下隨播種密度的增加,紅小豆株高呈增加趨勢,而莖粗、主莖分枝、主莖節數均呈減少趨勢,莢長和莢寬變化不大且沒有規律。隨著播期推遲,紅小豆株高、莖粗、主莖分枝、主莖節數和莢長均是T2(5月29日)播期最高。相同播期下,隨著密度增加紅小豆產量構成因素除T1播期的百粒重外其余產量構成因素均呈降低趨勢。隨著播期推遲,紅小豆單株莢數、莢粒數、單株產量、百粒重和單株生物量均是T2(5月29日)播期最高,且T2播期的單株莢數、莢粒數和單株產量要顯著高于其他兩個播期。各作用因子對群體產量的影響大小順序為播期×密度(F=2.304)>播期(F=0.93)>密度(F=0.51)。利用播期X1、密度X2與產量Y的回歸方程:Y=16575.6X1-74.9X2-1504.1X12-1.6X22+26.4X1X2-45229.6(R2=0.7665),得出連作最佳播期、密度組合,播期為5月19日、種植密度為14.3萬株/hm2時,紅小豆產量最高,為1362.52kg。
    植物生長延緩劑提高作物抗逆性 研究進展
                                                                                                                   
    [摘要] (3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逆境脅迫嚴重制約著作物的生長,而應用植物生長延緩劑可以緩解逆境對作物生長造成的不良影響。本文敘述了植物生長延緩劑的分類,綜述了植物生長延緩劑提高作物抗倒伏的研究,總結了植物生長延緩劑提高作物在水分、溫度、鹽堿脅迫下的抗逆研究并做了展望,指出目前對植物生長延緩劑的應用中,對于不同的作物應當通過試驗選擇適宜的種類和濃度,為今后能更加科學地使用植物生長延緩劑和對其進一步的抗逆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
    青稞根腐病抗性品種篩選
                                                                                                                   
    [摘要] (2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篩選青稞根腐病優良抗性品種,結合甘南州青稞栽培種植現狀,采用燒杯水瓊脂法對38個青稞品種進行室內抗性篩選,后選取20個品種進行田間抗性鑒定試驗,結合各品種產量結果、農藝性狀及根腐病發病率等指標,采用Topsis綜合評價分析各品種千粒重、抗倒性、產量、根腐病發病率等指標。結果發現,室內抗性篩選試驗中NQK01-03、碌曲紫青稞和黃青1號為抗病品種,黃青2號、昆侖14號、藏青13號、康青7號和舟曲紫青稞為中抗品種。田間品種抗性篩選結果表明,0217、昆侖14號、0349、甘青7號、13-6927、甘青9號、青海2010-7-1為優良抗性品種,折合畝產最高可達377.4 kg。所篩選鑒定的青稞品種能有效降低根腐病發生率且可大幅提高青稞產量,可在甘南州不同地區示范推廣種植。
    榆中北部山區旱地花椒栽培技術
                                                                                                                   
    [摘要] (3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總結了榆中北部山區旱地花椒栽培技術,包括園地選擇與整理、品種及苗木選擇、栽植季節與方法、椒園管理、采收與初加工等措施。
    淺論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
                                                                                                                   
    [摘要] (2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林業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與生態環境保護有著緊密的聯系,二者相輔相成,都是林業和生態賴以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分析了森林破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指出了林業生態建設與修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基于環境保護視角的林業生態修復策略。
    黃土高原半干旱淺山丘陵溝壑區桃園生草對土壤養分及果實品質的影響
                                                                                                                   
    [摘要] (2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探索生草對桃園土壤溫度、土壤水分以及桃產量和品質的影響,2017~2020年在甘肅省秦安縣五營鎮張源村設置行間種植毛葉苕子、自然生草及清耕3個處理,測定了果園養分含量變化及果實品質等指標。結果表明, 果園生草可以改變土壤有機質及堿解氮提高果實平均單果重,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影響不顯著。
    不同鮮食番茄品種比較試驗
                                                                                                                   
    [摘要] (8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的5個中大果型鮮食番茄品種為試材,對各品種的產量和質量進行了分析。產量指標主要為各品種坐果數和各穗坐果數的比較。不同品種番茄果實質量指標主要為果型指數(H/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皮光滑度、果色亮度和單果重量分布等商品性品質。經過試驗發現,2014-B8和2013-B16在產量方面上優于對照組和其他品種,但在果實品質上表現一般,而品種2009-B21在果實質量等多個指標中表現突出為高質優育品種。以期為適應甘肅地區的番茄栽培種植推廣以及構建鮮食番茄品質綜合評價體系提供理論參考。
    不同水氮條件下壟膜溝灌玉米的產量及水分利用效應
                                                                                                                   
    [摘要] (2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甘肅河西走廊,為明確灌水和施氮對壟膜溝灌玉米產量的影響,通過裂區試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溉定額下壟膜溝灌玉米的產量及水分利用效果,結果表明:施氮、灌水以及二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對玉米產量均有重要影響,灌溉定額從3600m3/hm2增加到4500m3/hm2和在0~300kg/hm2范圍內增施氮肥,玉米穗粒數、千粒重增加、增產顯著。增加灌水和減少施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降低。處理N3W2產量及水分利用效果相對較好,與最高產處理N3W3相比,減產0.17%,但差異不顯著,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45%,節水900m3/hm2,在河西走廊壟膜溝灌栽培條件下,可選擇300kg/hm2和4500m3/hm2為玉米的適宜氮肥用量和灌溉定額。玉米獲得15000kg/hm2以上高產的適宜施氮和灌溉定額范圍分別為180~390 kg/hm2和3720~5100m3/hm2
    高產優質多抗玉米新品種五谷759選育研究
                                                                                                                   
    [摘要] (9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五谷759是甘肅五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選育的適宜西北春玉米區種植的高產優質多抗玉米新品種,親本組合為WG4597×WG5603。2013年于海南組配,2014年產量鑒定比對照增產顯著,抗性突出。2018年-2019年參加西北春玉米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比對照先玉335增產顯著。2年區試平均單產分別為 15163.5 kg?hm-2和16042.5 kg?hm-2,均比對照先玉 335 增產 3.2%,2年36 個匯總試點中有 26 個點增產,增產點比例為 72.2%。五谷759于2020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玉20200224號)。本文就五谷759的選育過程、產量表現、特征特性和栽培技術等方面進行介紹,為玉米新品種選育和新品種推廣提供參考。
    香蕉葉柄和假莖單寧含量與抗假莖象甲關系研究
                                                                                                                   
    [摘要] (4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明確香蕉單寧含量與其對假莖象甲抗性的關系,作者采用香蕉假莖平均蛀道數比值法評價了6個香蕉品種對假莖象甲的抗性,同時采用香草醛法測定了各品種香蕉葉柄和假莖的單寧含量并分析了單寧含量與其對假莖象甲抗性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廣粉1號和海貢蕉對假莖象甲的抗性較強,南天皇和粵科1號抗蟲性次之,寶島蕉和巴西蕉抗蟲性較差。香蕉葉柄和假莖單寧含量測定結果表明,各品種香蕉單寧含量差異較大,其單寧含量介于7.21-16.60 mg?g-1,而且香蕉假莖單寧含量高于葉柄單寧含量。香蕉假莖和葉柄單寧含量與其對假莖象甲抗性相關分析表明,香蕉假莖單寧含量與其對假莖象甲抗性顯著負相關,而葉柄單寧含量與其對假莖象甲抗性無相關性。本研究旨在探索香蕉品種對假莖象甲的抗性機理,為抗蟲香蕉品種的選育提供科學依據。
    蘭州百合試管小鱗莖膨大及碳水化合物變化規律研究
                                                                                                                   
    [摘要] (3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探明蘭州百合小鱗莖的生長及膨大規律,以添加不同濃度蔗糖處理為依據,明確了小鱗莖生根膨大培養基以1/2MS+0.2 mg/L NAA +70 g/L蔗糖為最適。在此濃度基礎上對蘭州百合試管小鱗芽進行1次和2次膨大培養,分別在培養30 d、50 d、70 d和90 d時測定小鱗莖鮮重、干重、糖及淀粉含量。結果表明:隨著培養天數的增加,蘭州百合1次和2次膨大小鱗莖單粒鮮重和干重均呈增加趨勢,且2次膨大較1次膨大效果顯著。1次膨大小鱗莖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均隨培養天數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且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淀粉含量在90 d時略有下降,但是與培養30 d相比仍為增加,且達差異極顯著。隨培養天數的增加,2次膨大小鱗莖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變化趨勢較平緩,各培養時期差異不明顯;果糖含量呈降低趨勢,與培養30 d相比,培養50 d~90 d時果糖含量顯著降低;淀粉含量呈增加趨勢,在處理90 d時達最大值。
    甘肅特色優勢農產品-敦煌葡萄紅地球的評價
                                                                                                                   
    [摘要] (4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敦煌紅地球葡萄為試材,從葡萄產地環境、生產過程、果品安全質量和果實品質等方面進行系統評價。結果表明,敦煌紅地球葡萄產地平均海拔1138m,年平均氣溫9.3℃,晝夜溫差16.0℃,全年日照時數為3246.7h,≥10℃積溫3650℃,無霜期142天,符合我國紅地球葡萄最適宜區條件。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為7.55g/kg,pH為8.6左右,水分含量1.20%,陽離子交換量1.30cmol/kg(+),全氮0.58g/kg,有效磷28.35mg/kg,速效鉀181.00mg/kg;土壤中有害金屬含量鉛14.8mg/kg,鎘0.176 mg/kg;銅31.49mg/kg,鉻68 mg/kg,總汞0.039 mg/kg,總砷12.98 mg/kg,其有害金屬含量均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NY/T 391—2013)標準規定。敦煌6個主栽鄉鎮紅地球果實樣品中9種農藥殘留限量未檢出或小于該檢測項最低檢測臨界值,果實安全性達到了標準要求。葡萄平均穗重達1225.6g,單粒重為10.0g,果實中水分84.5g/100g,果實硬度為4.1kg/cm2,維生素C含量為2.13mg/100g,可滴定酸含量為0.32%,可溶性固形物為19.56%,固酸比為61.13,果糖8.56g/100g,葡萄糖7.33g/100g,蘋果酸0.31g/100g,酒石酸0.45g/100g。綜上所述,綜合敦煌紅地球葡萄果實外觀、主要理化指標以及品質營養等方面,其綜合評價可為優。
    毛殼核腔菌室內藥劑篩選
                                                                                                                   
    [摘要] (2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毛殼核腔菌Pyrenophora chaetomioides(synonym:Drechslera avenae)是一種廣泛分布于世界各燕麥產區的病原真菌,可為害燕麥的葉片和小穗,降低燕麥產量和飼草品質。本研究采用含藥平板法測定了8種殺菌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430 g/L戊唑醇懸浮劑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對毛殼核腔菌(菌株ASA-11 和 ASA-13)的抑菌效果。結果表明:在試驗濃度下,8種殺菌劑對毛殼核腔菌菌絲生長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000倍,5 000倍)和400 g/L氟硅唑乳油(5 000倍,10 000倍)的抑菌效果達100%;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的抑菌效果最差,僅為34%~48%。
    酒泉市耕地土壤養分狀況評價
                                                                                                                   
    [摘要] (4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摘 要:【目的】為了解酒泉市土壤養分狀況?!痉椒ā繉迫懈骺h市的土樣進行了養分測定?!窘Y果】結果表明,酒泉市有機質為偏低水平;全氮和堿解氮中等偏低;速效磷和速效鉀處于適宜和高水平;土壤pH總體為適宜和高水平。另外,各縣市土壤養分狀況差異較大,均有一定比例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鉀等指標同時存在偏低或過高的現象?!窘Y論】建議各縣市應因地制宜、測土配方、合理施肥,提高土壤養分均衡供應能力,減少肥料施用量。
    隴東旱塬全膜雙壟溝耐密植易機收玉米品種的篩選
                                                                                                                   
    [摘要] (2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篩選出適應隴東旱塬地區全膜雙壟溝播種植下耐密植、易機械化粒收的品種,2020年進行了大田試驗,以8個供試品種為試驗材料,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基于DPS數據分析軟件,研究供試品種間機械化粒收差異。結果表明:8個供試品種生育期為129~137d,最長生育期與最短生育期僅相差8天;各供試品種在各時期的干物質積累量存在差異,但均符合S曲線,其中陜單650的單株干物質總量最高為1026.0g;各供試品種中聯創825產量最高為951.12 kg/hm2,瑞普909產量最低為741.15 kg/hm2;各時期供試品種間穗長、禿頂長、穗行數、穗粗、百粒重差異極顯著,行粒數、出籽率、14%折合產量差異不顯著;8個供試品種籽粒含水率平均為19.29%,九圣禾2468籽粒含水率較高為24%;除聯創825破碎率≥5%外,其余供試品種的破碎率、雜質率、損失率均滿足國標《GB/T 21962—2008》要求。綜合籽粒含水率低、脫水快,生育期短和產量高的原則,認為新玉108和先玉335可作為隴東旱塬地區全膜雙壟溝耐密植宜機收玉米品種進行示范推廣。
    西北旱作區不同藥劑對馬鈴薯黑痣病防治效果研究
                                                                                                                   
    [摘要] (4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篩選在西北旱作區針對馬鈴薯黑痣病的最佳防治藥劑,本試驗選用定薯4號與青薯9號為試驗材料,利用7種新型藥劑進行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通過7種藥劑對馬鈴薯黑痣病進行防治,各處理對馬鈴薯黑痣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咯菌腈(適樂時)和唑醚?氟酰胺對黑痣病防治效果較好,發病率相比其他處理低,抗病指數較高,能夠有效增加馬鈴薯產量,提高商品薯率,產投比較高。在后續生產實踐中,可繼續對這2種藥劑開展大田生產試驗,加快推廣應用進度。
    綠色食品 露地芫荽生產技術
                                                                                                                   
    [摘要] (2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根據生產實踐,從選地整地、種子處理、品種選擇、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貯存、運輸、生產檔案、生產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總結了綠色食品露地芫荽生產技術。
    甘肅省城鄉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摘要] (3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黨的十九大做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重大決策部署,甘肅省積極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創新不斷加強,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取得新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城鄉融合發展進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和質量不高,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體制機制不健全。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出如下建議:完善城鄉融合發展制度和政策體系,打造新型城鎮化空間格局,推動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促進城鄉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加快農村基礎設施聯通化。
    秸稈腐熟劑對玉米秸稈腐熟及黑壚土土壤肥力的影響
                                                                                                                   
    [摘要] (2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提高西北地區還田秸稈的降解率,通過兩年大田定位實驗研究不同腐熟劑用量處理對玉米秸稈的腐解效果和土壤基本性質以及玉米產量的影響。探討腐熟劑用量對秸稈降解率和土壤理化性質及玉米產量的影響,以期為西北地區秸稈還田及改善土壤性狀提高玉米產量提出技術支撐。結果表明,施用腐熟劑可以明顯提高秸稈腐解率,腐解率提高8.9%~13.1%。施用腐熟劑的處理較無腐熟劑處理土壤容重平均降低4.49%;腐熟劑處理顯著提高了土壤有機質、有效磷、全磷、速效鉀、緩效鉀的含量。在秸稈還田條件下,秸稈還田+腐熟劑4 kg/畝處理下玉米產量較高,兩年畝產量分別提高了78.46 kg、118.79 kg。綜上所述,秸稈還田+腐熟劑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玉米產量,且秸稈還田+腐熟劑4 kg/畝處理效果最佳,適合在西北黑壚土地區推廣。
    甘肅省花椰菜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摘要] (2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花椰菜是甘肅高原夏菜主要的栽培品種之一,近年來甘肅花椰菜產業發展受到品種、基礎條件、尾菜處理、供求信息、精深加工等的影響,產業發展緩慢,針對甘肅省花椰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甘肅省花椰菜產業發展對策。
    甘肅隴南徽成盆地小麥赤霉病發生與防控策略
                                                                                                                   
    [摘要] (2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小麥赤霉病已成為當前繼條銹病后嚴重制約隴南徽成盆地小麥生產上的最主要病害,同時也是影響小麥食品質量安全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文基于近年來小麥赤霉病在隴南徽成盆地的發生現狀,分析了發生的原因,從育種、栽培、監測預警和應急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防控對策。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壓砂地土壤質量評價
                                                                                                                   
    [摘要] (2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在對寧夏中部旱區壓砂地土壤養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選擇西瓜地、枸杞地、沙棗地和撂荒地作為研究對象,以有機質、氮、磷、鉀、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作為評價指標,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對該區域土壤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該區域西瓜地土壤質量最優,枸杞地和撂荒地次之,沙棗地土壤質量較差。通過對土壤的質量性能進行評價,可為對寧夏中部旱區壓砂地土壤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
    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對向日葵生長發育及抗病性的影響
                                                                                                                   
    [摘要] (3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向日葵品種隴葵雜6號為試驗材料,研究了5個濃度梯度下的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對向日葵生長發育及抗病性影響。結果表明:用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進行隴葵雜6號種子包衣,出苗率均高于無包衣播種。其中8.33ml/kg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拌種包衣的種子出苗率最高,達95.71%。從隴葵雜6號出苗后的長勢、生育期、不育株率、盤徑、單盤粒重對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和產量表現等綜合分析,以8.33ml/kg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拌種包衣的種子效果最好,苗齊苗壯、根深葉茂也有較強的田間抗病性。小區產量及折合畝產均最高,分別為13.80kg,255.71 kg,折合畝產較對照高18.56%。
    防雹網在現代蘋果園中的應用及其影響
                                                                                                                   
    [摘要] (5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防雹網是通過在蘋果樹上方搭建棚網來預防冰雹災害的一種新型環保技術。本文簡要論述了防雹網在蘋果園中的應用及其對蘋果園生態環境、果樹生長、果實品質、病蟲害發生等的影響,給防雹網在生產上的實際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嘉峪關產區‘馬瑟蘭’葡萄最佳采收期的確定
                                                                                                                   
    [摘要] (3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試驗以2019年嘉峪關產區‘馬瑟蘭’葡萄為研究對象,在8月28~9月17日之間對葡萄果實進行采摘,對不同采收期漿果的18項品質指標:可溶性固形物、pH、百粒重、縱徑、橫徑、果形指數、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總酚、單寧、糖酸比、葡萄糖、果糖、蔗糖、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草酸進行研究。結合主成分分析法對其品質進行綜合評價。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可以將‘馬瑟蘭’葡萄的18項品質指標綜合為3個主成分,其累計貢獻率為96.01%,能夠反應果實的大部分品質性狀;主成分結果表明,2019年嘉峪關產區‘馬瑟蘭’葡萄的可采收時間為9月5日~9月17日,9月9日為最佳采收期。
    百合鱗莖中黃酮提取的工藝優化
                                                                                                                   
    [摘要] (1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試驗對百合鱗莖中黃酮提取進行工藝優化研究,采用百合為原料,以總黃酮得率為評價指標,對不同浸提溫度、浸提時間、料液比以及乙醇濃度進行單因素試驗;并進一步利用正交試驗法分析確定了最佳工藝條件為:提取乙醇的體積分數40%、浸提溫度70℃、浸提時間1.5h、料液比1:6(m/v),在此條件下進行提取,黃酮的得率為5.558%;影響百合鱗莖黃酮提取得率的主要因素及順序為:浸提溫度(A)>浸提時間(B)>料液比(C)>乙醇濃度(D);為有效利用百合資源以及黃酮類藥物的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青刈飼草高粱雜交種隴草3號選育報告
                                                                                                                   
    [摘要] (2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隴草3號是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不育系B2A為母本,蘇丹草恢復系89105-2選為父本雜交選育的青刈飼草高粱雜交種。2018-2019年甘肅省飼用高粱區域試驗,2 a 10點(次)平均鮮草產量98913.6kg/hm2,比對照增產10.9%。莖粗1.2cm,分蘗數1.7個,莖稈含糖錘度13.8%,生育期125d,株高295cm。抽穗期莖葉干物質含量20.1%,干重百分比中,粗蛋白占8.38%,粗灰分6.6%,木質素3.54%,中性洗滌纖維(NDF)61.4%,酸性洗滌纖維(ADF)37.2%,氫氰酸含量47.7mg/kg??菇z黑穗病,高抗大斑病,抗高粱蚜。
    隴南野生獼猴桃組培快繁體系的建立
                                                                                                                   
    [摘要] (2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從隴南野生獼猴桃種子為外植體,在無菌條件下培養萌發產生實生苗,將無菌實生苗地上部分轉接到培養基上建立的初代培養體系為基礎,發現繼代增殖最適培養條件為:MS+6-BA 2.5 mg/L+NAA 0.4 mg/L+GA3 0.2 mg/L,生根培養最適條件為1/2MS+IBA0.4 mg/L,用商品基質在溫室移栽,成活率可達87.5%,最終建成了適合隴南地區,野生中華獼猴桃的組織培養快繁體系。這為隴南市野生中華獼猴桃種質資源的保存及規模性開發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禁牧、休牧對草原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防御措施
                                                                                                                   
    [摘要] (6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放牧被認為是草地生物群落結構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也仍是中國草地管理的主要策略之一,草食動物通過采食地上生物量、排泄物及尿沉積直接或間接影響地下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群落,適當的強度可促進草地生物群落生長,過度則降低草地的物種豐富度和群落生物量,以至草地退化。文章通過分析放牧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探究禁牧、休牧的利害,針對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合理推進放牧及草原生態的平衡。
    海拔對秋直播當歸生長動態及品質的影響
                                                                                                                   
    [摘要] (3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對秋直播當歸生長動態及產量、品質的影響,為當歸秋季直播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采用1700m、2210m、2580m三個海拔梯度,進行當歸秋季直播,以2210m海拔移栽當歸為對照。結果表明,秋直播當歸從9月份開始蘆頭莖粗、單根干重表現為隨海拔升高而減小,且在整個生長期間都小于移栽當歸。秋直播當歸抽薹率為0,低海拔下秋直播當歸產量比移栽當歸對照增產4.99%,中、高海拔下秋直播當歸分別比移栽當歸減產2.69%、29.75%。低海拔下以二、三、四等品為主,占總量的86.67%,中、高海拔下以三、四等品為主,分別占總量的93.33%、100%。當歸醇溶性浸出物、揮發油和阿魏酸含量隨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中海拔處理阿魏酸含量分別比移栽當歸顯著提高0.093 mg/g、0.043 mg/g。當歸秋直播技術可在海拔1700m-2210m區域推廣,以海拔1700m處理的秋直播當歸根長、蘆頭莖粗、單根干重、產量、商品等級等指標表現最佳。
    膜下滴灌條件下滴水量和滴水頻率對制種玉米產量及種子活力的影響
                                                                                                                   
    [摘要] (2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通過兩年的田間試驗,研究了滴水量和滴水頻率對膜下滴灌制種玉米產量及活力的影響。結果表明:滴水量和滴水頻率對制種玉米產量及其種子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滴水頻率對制種玉米產量及千粒重、穗長的影響達顯著水平,中滴水量中頻(MM)處理產量最高,兩年平均為10.55 t/hm2,比高頻和低頻灌溉分別增加了10.62%~17.01%和7.03%~11.78%;在同一滴水頻率下,產量隨滴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中頻滴灌處理產量顯著高于低頻與高頻滴灌,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中頻滴灌與高頻和低頻處理相比,發芽率分別增加1.00%~3.53%和5.71%~6.40%;發芽指數分別增加2.80%~4.36%和4.78%~6.94%;發芽勢分別增加2.14%~7.99%和6.40%~7.37%;活力指數分別增加8.85%~24.59%和9.79%~10.22%。說明適宜的滴水量及滴水頻率對種子活力有積極的作用。滴水量和滴灌頻率對種子的電導率的影響與其對發芽率、發芽指數、活力指數的影響基本表現一致。因此,在當地條件下,用中量滴灌量(360mm)和中頻(10d)的滴灌模式較為合理。
    提高陳年番茄種子發芽率的外源物質篩選
                                                                                                                   
    [摘要] (2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試驗以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提供的圣美101番茄種子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外源物質浸種催芽的方法,探究了水楊酸,硫酸鋅,硝酸鉀,氯化鈣及磷酸二氫鉀等外源物質對番茄種子萌發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以上五種外源物質在一定濃度內均可以提高番茄種子發芽率,其中,磷酸二氫鉀效果最顯著,其次為硝酸鉀,氯化鈣和水楊酸次之,硫酸鋅溶液效果相對來說最不明顯。與CK相比,濃度為0.5%的磷酸二氫鉀效果最好。研究結果可用于實際農業生產活動,提高種子回收率。
    河西灌區籽用西葫蘆雜交制種技術
                                                                                                                   
    [摘要] (2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經生產實踐,從地塊選擇、播種方法、田間管理、人工授粉、種子處理等方面總結了河西灌區籽用西葫蘆雜交制種技術。
    通訊作者:張志強(1983-),男,碩士研究生,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成分檢測
                                                                                                                   
    [摘要] (2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了解衡水地區蔬菜中重金屬的污染情況,本研究選擇衡水本地種植的蔬菜進行實驗,一共選擇了13種蔬菜65個蔬菜樣品,分別測定出蔬菜中銅、鉻、鉛、鎘、汞、砷的含量,利用單因子污染指數法和內梅羅綜合指數法分析得到被檢測蔬菜的污染情況,并對蔬菜中重金屬的含量分析從而得出攝入情況對人體的健康風險。結果表明:65份蔬菜樣品中有7個樣品超出了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樣品超標比例為10.77%;市售衡水本地蔬菜中重金屬銅、鉻、鉛、鎘、砷五種重金屬的污染等級均為優良;綜合污染評價檢測的所有蔬菜等級都為優良;蔬菜攝入人體的健康風險分析結果表明,攝入市售衡水本地蔬菜對成年人的健康沒有威脅,但是兒童攝入則可能有一定的健康風險;成人的THQs>1的份數為2,所占比率為3.08%,兒童的THQs>1的份數為27所占比重為41.5%。
    間伐改形對隴東喬化密閉蘋果園樹體葉片及果實的影響
                                                                                                                   
    [摘要] (2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探索間伐改形對隴東喬化密閉富士蘋果園樹體葉片光合、熒光及果實品質的影響,試驗以15年生密閉紅富士蘋果園為研究對象,對樹體葉片光合、熒光參數和果實品質等指標進行測定分析。結果表明:間伐改形后樹體葉片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顯著提高,分別比CK提高了13.3%、8.5%和20.4%。間伐改形和對照果園葉片光合作用均受非氣孔因素的限制,間伐樹體葉片的PSⅡ非光化學猝滅系數和最大熒光產量比CK提高了2.3%和1.6%。間伐改形后,葉片單位反應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還原QA的能量和捕獲的用于電子傳遞的能量得到顯著提高,分別比對照提高10.5%、5.6%和6.2%。果實品質主要指標的單果重、著色面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均顯著高于對照。間伐改形不但可以顯著提高蘋果葉片光合能力,也可以顯著提高果實品質。
    有機肥配施化肥對芹菜農田土壤結構和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摘要] (2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探究芹菜農田土壤結構和有機碳組分對不同施肥模式的響應規律,以“文圖拉”芹菜為供試作物,共設置CK、0.25YF、0.5YF、0.75YF、YF等5種處理。結果表明:添加有機肥可明顯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并提升土壤有機碳及其碳組分含量。添加有機肥可降低土壤容重,提升土壤總孔隙度,提高水穩性團聚體含量,增加有機碳及其碳組分含量。在0-10 cm土層,較之CK處理,YF、0.75YF、0.5YF處理可分別顯著(p≤5%,下同)降低土壤容重13.27%、11.30%、8.47%;在10-20 cm土層,YF、0.75YF和0.5YF處理土壤容重分別顯著低于CK處理8.06%、6.35%和5.51%。在0-10 cm土層,較之CK處理,YF、0.75YF、0.5YF處理可分別顯著提升土壤總孔隙度10.94%、9.49%、7.30%;在10-20 cm土層,YF、0.75YF和0.5YF處理總孔隙度分別顯著高于CK處理7.64%、6.12%和5.35%。在0-10cm土層,YF處理有機碳含量顯著高于CK處理5.24%。其中,YF和0.75YF處理效果最為顯著。因此,建議該區芹菜農田在施用化肥的同時添加4500-6000 kg/hm2有機肥。
    抗條銹、抗旱冬小麥新品種天選72號選育報告
                                                                                                                   
    [摘要] (2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冬小麥新品種天選72號是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小麥研究中心以9591-3-2-2為母本,9728-6-2-1-2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采用系譜法經多年選育而成,在2017~2018、2018~2019甘肅省隴中片區域試驗中2a折合產量6231.60kg/hm2,較對照增產4.17%。該品種株高106.5cm左右,穗長平均7.85cm,千粒重46.2g,容重807g/L。籽粒粗蛋白含量14.72%,濕面筋含量31.1%,沉降值32mL。經接種鑒定,苗期對混合菌免疫,成株期對中4-1、條中34號、條中33號、條中32號、中4混合和混合菌全部免疫。主要適應于天水、隴南地區海拔1800米以下旱地種植。
    近30年中寧枸杞生育期氣溫變化特征
                                                                                                                   
    [摘要] (2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利用中寧縣近三十年氣溫數據, 采用氣候傾向估計法,分析對枸杞生長發育有較大影響的3-7月平均氣溫、高溫日數、低溫日數、7月底前≥10℃的活動積溫變化特征。結果表明:近三十年中寧枸杞主產區年平均氣溫呈階梯式上升;3月、5-7月月平均氣溫穩定升高;5-7月日最高氣溫≥32℃的日數也逐年增加;5月日平均氣溫≤16℃的日數隨年代變化曲折減少,6-7月無明顯變化;1-7月底≥10℃的活動積溫隨溫度變化不斷升高。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發展研究
                                                                                                                   
    [摘要] (2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據阿里巴巴的資料顯示,我國將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電子商務經濟體,可見電子商務對我國經濟增長發揮重要作用。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如何利用新時代機遇,面臨新時代的高要求,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目標之一。本文選取在電子商務中發展速度極快的農產品網絡零售為研究對象,對其發展現狀、發展特點進行分析與總結,并給出對策建議。
    辣椒外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摘要] (2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全面了解和認識辣椒Exo-PG基因家族成員,該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對辣椒Exo-PG基因家族成員的數量、分子特征、亞細胞定位、基因結構、順式作用元件及系統進化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辣椒Exo-PG基因家族有49個成員,不均勻的分布在13條染色體上,并分為3個亞族;辣椒Exo-PG基因家族成員編碼的蛋白酸堿性各占一半,且都定位于細胞外;該家族成員在啟動子序列中含有激素響應元件、低溫響應元件、厭氧誘導元件等多種順式作用元件。本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辣椒Exo-PG基因家族成員的理化特性與生物學特征,為進一步研究辣椒Exo-PG基因家族成員的功能提供了重要基礎。
    民勤縣蜜瓜田藜科藜屬雜草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1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研究和提供蜜瓜田藜科雜草防治與預測預報技術的基礎依據,采用了隨機調查、空間分布型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甘肅民勤蜜瓜田藜科藜屬雜草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苗期蜜瓜田藜科藜屬雜草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據平均擁擠度(M*)與平均密度( )Iwao回歸關系,提出蜜瓜田藜科藜屬雜草防治理論抽樣數模型及其序貫抽樣模型。
    不同鉀肥用量對大蔥生長、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摘要] (5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鉀肥用量對大蔥的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明確最佳鉀肥施用量,以期為當地大蔥的高效生產提供合理的施肥依據,提高資源利用率,進而實現提質增效的目的。【方法】以“洮引大蔥1701”為試驗材料,采用田間小區試驗方法,共設五個鉀肥水平處理:T1為不施鉀肥處理(即對照),T2-T5處理的鉀肥用量分別為:90 kg/hm2、180 kg/hm2、270 kg/hm2、350 kg/hm2?!窘Y果】T4處理(鉀肥270 kg/hm2)能夠顯著提高大蔥的株高、莖粗和根系鮮重,且對大蔥的營養品質也有顯著提升。T4處理較T1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1.1%,其含量高于其他處理;T3和T4處理均能夠顯著提高大蔥的可溶性糖和維生素C含量。T4處理顯著提高了大蔥的單株重和產量,較T1相比其產量增加了29.14%?!窘Y論】在當地栽培條件下,綜合大蔥的生長、產量和品質,以T4的鉀肥施用量效果最優。
    施硼對天??h高寒山區油菜主要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摘要] (1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天祝縣是甘肅省優質油菜生產區和重要的油菜制種基地之一。近年來,隨著甘藍型“雙低”油菜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油菜因缺硼產生花而不實的現象日趨嚴重。本研究以天??h測土配方施肥推薦氮、磷、鉀化肥用量為依據,在此基礎上研究不同硼肥用量對油菜主要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以期優化天??h油菜最佳硼肥用量指標。試驗結果表明:適宜施硼量對油菜大多數主要農藝性狀有一定的改良效果,對產量構成因子均有正效應,能提高單位面積油菜產量。根據本試驗研究結果,結合天??h油菜生產實際,建議在目前天祝縣測土配方施肥推薦氮、磷、鉀化肥用量基礎上,以0.5kg/667m2施硼量較為適宜。
    甘藍型春油菜新品種隴油雜3號選育報告
                                                                                                                   
    [摘要] (3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春油菜新品種隴油雜3號是以BN網3A(保持系BN網3B)為母本、CN20為父本組配雜交選育而成。在2018-2020年甘肅省春油菜區域試驗中,3a平均折合產量3459.65kg/hm2,較對照品種青雜5號減產0.97%,較對照品種青雜7號增產7.79%。隴油雜3號含油率44.35%,硫苷含量28.26umol/g,芥酸含量0.32%,恢復率95%左右,生育期120天,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豐產性,適宜在甘肅省中南部、河西春油菜主產區推廣種植。
    旱地覆膜蘋果樹根系年生長周期時空動態規律
                                                                                                                   
    [摘要] (3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探明隴東旱塬雨養農業區蘋果根系年周期生長動態規律,及長期覆膜對根系形態、構型性狀的影響。以18a蘋果樹為試材,于蘋果根系三次發根高峰采用土壤剖面法系統調查清耕(CK)、覆膜2年(2Y)、覆膜4年(4Y)、覆膜6年(6Y)根系空間分布,并對根系形態、構型性狀進行測定,借助根系經濟譜理論量化細根生長策略,最終評價蘋果細根生長效應。結果表明:根系數量、形態性狀生長主要集中于Ⅲ發根高峰,細根生物量占73.55—84.85%。受樹體養分周轉與生態環境差異影響,Ⅰ發根高峰蘋果細根采取獲取型的資源獲取策略;Ⅱ、Ⅲ發根高峰采取資源保存型獲取策略。短期覆膜(2Y)促進蘋果細根生長,隨覆膜年限延長,逐漸發生生態適應性改變。長期覆膜(6Y)在年生長后期形態、分形性狀均受抑制,并且優先抑制細根構型性狀表達。
    不同保鮮劑處理對早酥梨采后果皮黃化控制的對比研究
                                                                                                                   
    [摘要] (2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果皮黃化是早酥梨采后保鮮的難題之一,本文以早酥梨為試材, 研究常溫貯藏條件下1-MCP和NO兩種保鮮劑處理對早酥梨果實黃化的控制效果。結果表明,1.5ppm1-MCP處理能有效控制早酥梨果實葉綠素含量的降低與黃化指數的升高,保持了早酥梨果實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度,并使早酥梨果實整體處于呼吸強度較低的狀態,保鮮效果最好。
    小麥人工雜交技術操作規程
                                                                                                                   
    [摘要] (5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從小麥人工雜交技術操作的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和用品、術語和定義、雜交袋、親本種植、雜交前準備、人工去雄、采粉、掛牌標記、田間檢查及收獲脫粒等方面規范了小麥人工雜交技術操作。
    6個飼草高粱新品系在平涼適應性表現分析
                                                                                                                   
    [摘要] (1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晉牧1號和皖草2號兩個品種為對照,對選育的6個飼草高粱新品系進行了區域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參試的6個飼草高粱新品系的全年平均鮮草產量和全年平均干草產量均低于對照組晉牧1號,而選育的C16-1和JC16-3的全年平均鮮草產量和全年平均干草產量僅次于對照組晉牧1號,而高于對照組皖草2號;C16-1和JC16-3兩個品系的全年平均鮮草產量分別為115.12t/hm2和118.27t/hm2,全年平均干草產量分別為20.73t/hm2和21.09t/hm2,且考慮兩飼草高粱品系均能在當地正常生長,傾斜率、倒折率都為0,抗病蟲性能顯著等其它農藝性狀,新品系C16-1和JC16-3在甘肅平涼溫和半濕潤地區種植更具潛力。
    多抗耐瘠優質豐產冬小麥新品種靈選6號選育報告
                                                                                                                   
    [摘要] (3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冬小麥新品種靈選 6號以Q104-3作母本,蘭天16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培育而成,株高 85cm,穗長 7-8 cm,千粒重 46.8 g,生育期 275 d,屬中熟。綜合抗病性好,條銹免疫,中抗白粉病,抗寒、抗旱性強,抗倒伏,適宜在隴東冬麥區及同類地區種植,2020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馬鈴薯田萹蓄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1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馬鈴薯雜草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馬鈴薯苗期萹蓄田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萹蓄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其理論抽樣模型n=3.8416/D2(3.5077/ -0.59)。
    小茴香田藜科藜屬雜草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1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研究提供小茴香田藜科雜草測報防治基礎理論與技術依據,采用了隨機調查、空間分布型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甘肅民勤小茴香田藜科藜屬雜草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苗期小茴香田藜科藜屬雜草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據平均擁擠度(M*)與平均密度( )Iwao回歸關系,提出小茴香田藜科藜屬雜草防治最適抽樣數模型及其序貫抽樣模型。
    娃娃菜田藜科藜屬雜草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1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研究和提供娃娃菜田藜科雜草防治與預測預報技術的基礎應用依據,采用了隨機調查、空間分布型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甘肅黃羊河農場娃娃菜田藜科藜屬雜草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苗期娃娃菜田藜科藜屬雜草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據平均擁擠度(M*)與平均密度( )Iwao回歸關系,提出娃娃菜田藜科藜屬雜草防治理論抽樣數模型及其序貫抽樣模型。
    設施芹菜根腐病病株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1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設施芹菜病害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設施芹菜根腐病病株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芹菜根腐病病株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其理論抽樣模型n=3.8416/D2(0.6755/ +0.2953)。
    冬小麥新品系中梁41號選育報告
                                                                                                                   
    [摘要] (2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冬小麥新品種中梁41號是以自育材料11157(TW00-2864/04134)為母本,蘭天19號為父本雜交,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該品種株高91.0 cm,穗長7.6 cm,千粒重45.8 g,容重763.0 g/L。2017~2019年參加甘肅省隴南片區域試驗,2 a平均折合產量6345.0 kg/hm2,較對照品種蘭天19號增產6.05%。2019~2020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折合產量6004.5 kg/hm2,較對照品種蘭天19號增產6.8%。經接種鑒定,中梁41號苗期對混合菌表現免疫,成株期對供試小種及混合菌均表現免疫,總體抗病性表現優異,適宜天水市及周邊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種植。
    冬小麥新品種中梁42號選育報告
                                                                                                                   
    [摘要] (2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冬小麥新品種中梁42號是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小麥中心以自育材料11110(白芒麥//04H668/天選50)為母本,蘭天19號為父本雜交,經過多年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2017-2019年參加甘肅省隴南片冬小麥川區組區域試驗,2 a 10點(次)平均折合產量為6956.25 kg/hm2,較對照品種蘭天33號增產3.17%;2020年參加甘肅省隴南片冬小麥川區組生產試驗,平均折合產量為7465.5 kg/hm2,較對照品種蘭天33號增產3.9%。中梁42號屬冬性普通小麥,生育期245 d,平均株高90.35 cm,平均穗粒數46.5粒,千粒重46.02 g,容重748 g/L。經接菌鑒定,苗期對條銹菌混合菌表現免疫,成株期對供試小種及混合菌均表現免疫。適宜在甘肅省隴南、天水川地冬麥品種類型區種植。
    烯丙孕素對母豬背膘厚度的影響
                                                                                                                   
    [摘要] (7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試驗主要研究烯丙孕素對母豬背膘厚度的影響。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隨機挑選大白、長白、杜洛克純種母豬各5頭作為研究對象,對未飼喂烯丙孕素前、飼喂烯丙孕素18d、妊娠30d、妊娠60d四個不同時期的背膘進行測定,結果顯示:飼喂烯丙孕素能夠提高母豬的背膘厚度(P < 0.05),烯丙孕素對長白豬的效果最顯著,其次為大白豬,最后是杜洛克豬。本研究對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生產意義。
    馬鈴薯秸稈基質化栽培平菇研究
                                                                                                                   
    [摘要] (2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馬鈴薯秸稈為原料,配以尾菜,探究不同配比基質化后對平菇生長狀況、產量、生物學效率、營養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原料配比基質化后對平菇的生長狀況和基營養價值差異性顯著;當馬鈴薯秸稈與尾菜質量比為8:2時,平菇生長狀況最好,生物學效率,蛋白質含量最高;研究表明農業生產中可用馬鈴薯秸稈和尾菜替代傳統的棉籽殼進行平菇的栽培.
    設施育苗辣椒早疫病病株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1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設施辣椒早疫病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設施育苗辣椒早疫病病株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辣椒早疫病病株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其理論抽樣模型n=3.8416/D2(0.343/ +0.9721)。
    設施人參果早疫病病株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1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設施人參果早疫病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設施人參果早疫病病株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人參果早疫病病株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其理論抽樣模型n=3.8416/D2(0.7315/ +0.5061)。
    定西市旱作區全膜玉米新品種對比試驗初報
                                                                                                                   
    [摘要] (2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進一步篩選適宜定西市旱作區種植的玉米新品種,對引進的9個玉米新品種進行了品比試驗。結果表明,玉米品種Q2146和M751產量較高,分別為775.80kg/666.7m2、757.95kg/666.7m2,較對照迪卡159分別增產41.00%、37.76%,這兩個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良好,雙穗率高,可在定西市旱作區同類生態區域推廣種植。龍博士7號和農科大8號也有較好的豐產性,產量分別為728.99kg/666.7m2、700.37kg/666.7m2,分別較對照迪卡159增產32.50%、27.29%,綜合性狀表現較好,可作為搭配品種進行示范種植。
    玉米田藜科雜草的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1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苗期玉米田藜科雜草的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不覆膜苗期玉米田藜科雜草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藜科雜草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其理論抽樣模型是n=3.8416/D2(1.3602/ -0.1016)和序貫抽樣模型是T(1、2)=4n±3.828 。
    微生物菌肥在馬鈴薯瘡痂病防治上的應用效果評價
                                                                                                                   
    [摘要] (1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榆中縣秋延后大棚松花菜高產栽培技術
                                                                                                                   
    [摘要] (5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塑料大棚秋延后栽培已成為延長榆中縣松花菜的供應時間,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模式,從品種選擇、培育壯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適時采收等方面介紹了榆中縣秋延后大棚松花菜栽培技術。
    河西走廊日光溫室“中農金輝”油桃栽培技術
                                                                                                                   
    [摘要] (3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從日光溫室結構、品種選擇、苗木定植、高效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控等方面總結出了河西走廊日光溫室油桃栽培技術。
    蘋果樹腐爛病田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2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甘肅河西地區蘋果樹腐爛病科學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武威市涼州區蘋果樹腐爛病田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方法,結果表明:蘋果樹腐爛病田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栽培環境影響較大,其理論抽樣模型n=3.8416/D2(1.5497/ -0.4026)。
    設施香菇綠霉病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2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甘肅寒旱高原地區設施香菇綠霉病的科學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甘肅武威天祝藏族自治縣設施香菇綠霉病的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方法,結果表明:香菇綠霉病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栽培環境影響較大,其理論抽樣模型n=3.8416/D2(1.3514/ +0.0358)。
    豫西地區彩色小麥生產栽培技術規程
                                                                                                                   
    [摘要] (2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規定了彩色小麥的生產栽培技術規程,包括品種選擇、種子處理、播種技術、耕作技術、施肥技術、病蟲草害防治、收獲等內容,對于規范彩色小麥生產,推動技術體系規范化推廣應用提供有效技術支撐。本規程適用于豫西地區彩色小麥的栽培生產和管理。
    基于Genstat的GGE雙標圖在甘肅省啤酒大麥 區域試驗分析中的應用
                                                                                                                   
    [摘要] (2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綜合分析甘肅省啤酒大麥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本研究應用Genstat的GGE雙標圖對2017年甘肅省聯合區試9個啤酒大麥品種在5個參試地點的產量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適應性較好的品種是G3(0520-34)、G6(Z06-278-9)和G7(2153122);豐產性和穩產性較好的品種是G4(0521-6)、G6(Z06-278-9)和 G9(甘6),G2(0520-23)的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均較差;G6(Z06-278-9)是所有參試品種中最具推廣潛力的理想品種。GGE雙標圖為評價新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提供了一個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同時也為甘肅省啤酒大麥新品種的推廣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安定區降解膜馬鈴薯不同種植模式試驗研究
                                                                                                                   
    [摘要] (1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農田地膜污染問題近幾年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2],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有效促進了旱作區農業生產發展,能較大幅度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但是隨著地膜使用面積越來越大,廢舊地膜也越來越多,殘膜對農業污染日益嚴重[3],為實現旱作農業可持續發展,既發揮覆蓋栽培技術的保墑增溫增產作用,又可以自行降解,減少殘膜的的農業污染;為了獲得不同種植模式馬鈴薯對應的單株塊莖重、產量、大薯率、增產率;本試驗研究采用隨機區組設計,5個處理,3次重復,對比大壟無微溝覆膜種植、大壟微溝覆膜種植、雙壟溝覆膜種植、壟上短秸稈覆蓋種植、無壟平作種植(ck)各自對應的單株塊莖重、產量、大薯率、增產率;試驗研究表明,利用生物降解膜進行不同模式種植處理,以大壟微溝覆膜種植處理最好,所獲得的的馬鈴薯其單株塊莖重是0.82kg, 大薯率是70.7%,產量是54850kg/hm2,較無壟平作種植(ck)處理高13500kg/hm2,增產率32.6%。該試驗研究對安定區降解膜馬鈴薯不同種植模式提供試驗支撐[4]。
    甘肅中部地區金銀花產業發展簡析
                                                                                                                   
    [摘要] (2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摘要:針對甘肅中部地區金銀花發展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潛力,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思路及建議。
    白銀市枸杞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摘要] (2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闡述了白銀市枸杞產業的優勢和限制因素,提出了促進白銀市枸杞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新時代農業新業態的內涵、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
                                                                                                                   
    [摘要] (7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通過對農業新業態的概念界定,將農業新業態劃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融合型(高新技術融合型、產業融合型、產業內部重組融合型、新型經營主體融合型、資源開掘型),二是分離型,并呈現創新性、開放性、共享性和協調性四大特征;最后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城鄉融合發展相結合、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四個方面提出了新時代農業新業態的實踐要求。
    山旱地鉀肥施用水平對馬鈴薯產量、品質及鉀肥利用率的影響
                                                                                                                   
    [摘要] (1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通過田間試驗研究不同鉀肥施用水平對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為馬鈴薯生產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不同鉀肥施用量均有助于提高馬鈴薯產量,當鉀肥用量達240Kg/hm2時,馬鈴薯商品薯率、產量、干物質含量和淀粉含量均最大,還原糖、Vc含量和蛋白質含量有下降趨勢。馬鈴薯商品薯率和產量分別為80.56%、25350.33kg/hm2,較對照(不施肥)分別提高49.07%和28.09%,較氮磷肥處理分別提高28.61%和19.74%。干物質含量、淀粉含量、還原糖、Vc含量和蛋白質含量分別為22.97%、17.36%、0.36%、21.11mg/100g和2.20%,較對照(不施肥)分別提高18.34%、18.18%、16.13%、11.58%和16.40%,較氮磷肥處理分別提高9.75%、14.14%、9.09%、8.09%和11.68%。綜合產量和品質最佳考慮,本地區鉀肥適宜用量為240kg/hm2。
    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云南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摘要] (3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推動鄉村生態環境改善以及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提升鄉村旅游的可持續性是實現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云南鄉村旅游的發展存在基礎薄弱、優勢資源挖掘不夠以及鄉村旅游資源優勢地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從改善基礎設施、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強化主體管理責任、科學制定開發規劃等方面助推云南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柯橋區霜氣候特征及出現概率預報方法研究
                                                                                                                   
    [摘要] (1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基于1981-2010年柯橋國家氣象站霜期氣象要素及霜觀測資料,建立霜現象出現概率預報方程和擬合概率表,通過對2011-2017年7年霜期和1998-2018年茶葉霜凍記錄時段霜現象預測效果檢驗,該預報方法準確率較高,且具有方法簡便、原理明確、易掌握等特點,適合業務服務和推廣。研究中還發現隨著全球變暖,柯橋終霜期有0.5d/y的提前趨勢,初霜日有0.3d/y的延后趨勢,霜期呈縮短趨勢,年霜日呈波動減小趨勢,總體表現為每十年減少2d,尤其是本世紀以來,減少趨勢明顯,2006年以來年霜日普遍低于常年值(37.8d)。
    近30a松嫩沙地土地利用時空動態
                                                                                                                   
    [摘要] (2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松嫩沙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數據為基礎,分析該區 1990—2020年期間土地利用變化特征。結果表明,空間格局上,耕地面積最多,2020年耕地總面積達162 309.32 km2,占研究區總面積的46.04%;其次為林地,2020年林地總面積96 431.76 km2,占研究區總面積的27.35%。從土地利用變化角度看,建筑用地面積逐漸增加,共增加了21 817.72 km2,且建筑用地的增加大都是由耕地轉化而來的。本研究可為松嫩沙地土地利用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矮壯素對日光溫室馬鈴薯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摘要] (4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日光溫室溫暖潮濕栽培條件下,馬鈴薯徒長是制約提質增產的瓶頸因素,為了提高日光溫室馬鈴薯質量和產量,研究了矮壯素不同使用時期和使用濃度對植株生長、葉片生長、產量構成因素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時期噴施不同濃度矮壯素后,均降低了馬鈴薯植株莖高、鮮重和葉面積,提高了莖粗、葉厚、葉綠素含量、商品薯率、單株薯重、單株結薯數和折合產量。不同處理中花前10天噴施矮壯素0.10%效果最佳,其商品薯率、單株薯重、單株結薯數和折合產量均最高,分別為72.87%、557.09g/株、4.67個/株和2456.72kg/667m2,較處理花后10天噴施清水分別提高了34.25%、35.09%、41.52%和35.02%。該處理與其他處理相比以上指標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建議在日光溫室馬鈴薯栽培中用此處理來提高質量和產量。
    山旱地馬鈴薯新品種(系)引進及比較試驗
                                                                                                                   
    [摘要] (1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馬鈴薯是天水市三大作物之一,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作物。由于獨特的自然條件,山旱地晚熟馬鈴薯生產是天水市馬鈴薯產業的優勢,在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來,生產上存在品種退化、品種單一、品質和產量水平相對低下等問題,制約著該區域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為篩選出適宜天水市山旱地種植的優質馬鈴薯品種,提高產量和品質,以‘隴薯6號’為對照,在天水農業所中梁試驗站進行為期2年的品種比較試驗,對引進的10個品種(系)植物學特性、抗病性、豐產性等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青薯10號’、‘定薯3號’和‘大同里外黃’折合產量較高,分別為35585 kg/hm2、28080 kg/hm2和27846 kg/hm2,較對照‘隴薯6號’分別增產66.56%、31.43%和30.33%,商品薯率分別為76.63%、70.78%和78.89%,這3個品種(系)生育期田間長勢強,單株結薯數、單株薯重、抗病性等綜合性狀優良,適應性好,可在天水地區推廣種植。
    阿魯科爾沁旗沙地不同年種植年限苜蓿根系形態研究
                                                                                                                   
    [摘要] (3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研究從根系形態和地下生物量出發,研究阿魯科爾沁旗不同種植年限苜蓿根系形態及地下生物量變化。研究發現,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1)主根長度和側根數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種植3年時主根長度和側根數量均達最大,較種植當年植株相比,主根長度顯著大于1年的主根長度達45.53 %(P<0.05),側根數量顯著大于1年的達42.01%(P<0.05);(2)苜蓿根頸直徑不斷增粗,顯著粗于種植當年苜蓿達70.27%;(3)在0-10 cm土層,地下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趨勢,種植2年時地下生物量鮮重達最大,顯著重于種植當年的達10.72%(P<0.05),然后隨種植年限的增加逐漸降低。
    山旱地冬小麥新品種靜寧13號選育報告
                                                                                                                   
    [摘要] (2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山旱地冬小麥新品種靜寧13號(靜2011-7)是靜寧縣農技中心農科所以靜寧10號為母本,V8448作父本,通過有性雜交、多代集團混合選擇技術選育而成。2015—2016年度在甘肅隴中片區域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3937.5kg/hm2,較對照品種隴中1號增產5.3%;2016—2017年度甘肅隴中片區域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4915.5kg/hm2,較對照品種隴中1號增產11%;2017-2018在甘肅中部生產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4341kg/hm2,較對照品種隴中1號增產4.3%。該品種株高61~102 cm,穗長5.4~7.1cm,結實小穗15~18個,穗粒數32.2粒,千粒重41.5~45.2g,容重786g/L,含粗蛋白12.7%、賴氨酸0.33%、濕面筋24.8%,沉淀值32 (mL,14%水分基),總灰分(干基)1.4%,水分8.42%??箺l銹病2級,抗旱性2級,抗寒性2級,后期抗青干,為優質、抗病、抗旱的新品種。適宜在甘肅平涼、定西、寧夏固原等地年降水量300~500 mm,海拔22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區域種植。
    甘肅小隴山林區落葉松人工林主要有害生物及綜合防治措施*
                                                                                                                   
    [摘要] (2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通過調查發現小隴山林區落葉松人工林危害較嚴重林業有害生物有落葉松早期落葉病(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 Ito.Sato et Oda.S)、落葉松枯梢病[Botryosphearia laricina (K.Sawada)]、落葉松葉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Hartig)]和落葉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lot)等7種,根據它們發生與危害特點,提出了綜合防治措施。
    楊琴1,王三喜2,王海峰2,冶曉燕3
                                                                                                                   
    [摘要] (1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高寒陰濕溫差大,土壤肥力高,非常適宜羊肚菌生長。本試驗對采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野生羊肚菌進行組織分離獲得21份菌絲培養物,并對其采用ITS、ef1-α、rpb1以及rpb2片段聯合矩陣序列分析進行鑒定。試驗結果表明此次21個供試菌株均屬于黑色羊肚菌支系,其中19株為為三地羊肚菌Morchella eohespera,兩株為羊肚菌屬Mel-13,且這兩種羊肚菌目前已實現人工栽培,此次研究結果可以為甘南州開發當地菌種資源提供理論依據。
    紅筍葉與玉米秸稈混貯工藝條件優化
                                                                                                                   
    [摘要] (2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試驗采用L9( 34)正交試驗設計,研究紅筍葉與玉米芯混合配比、乳酸菌劑添加量和纖維素酶添加量三個因素對青貯飼料的感官性狀及發酵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紅筍葉與玉米芯混合配比、乳酸菌劑添加量及纖維素酶添加量均對結果影響顯著,影響順序依次為:物料配比>纖維素酶添加量>乳酸菌劑添加量。經綜合評價,紅筍葉與玉米芯混貯的最優工藝條件為:紅筍葉與玉米秸稈以質量比6:4配合,乳酸菌劑添加量為20mg·kg-1、纖維素酶添加量為1mg·kg-1。
    西北地區兩種短柄大蚊Nephrotoma(雙翅目:大蚊科)的精子泵及陽莖結構的比較形態學研究
                                                                                                                   
    [摘要] (2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該文報道了分布于我國西北地區的兩種短柄大蚊:Nephrotoma aculeataS(Loew, 1871)和N. analisS(Schummel, 1833) 的雄蟲精子泵及陽莖的構造,提供了各部分的插圖,對各部分特征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同時比較了形態學差異。該研究不僅能夠為大蚊總科乃至雙翅目的進化、交配機制研究積累數據,同時也為大蚊的分類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判定依據。
    棉花新品種隴棉10號選育報告
                                                                                                                   
    [摘要] (2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棉花新品種隴棉10號是以07-1為母本、81-10-1為父本通過雜交選育而成。在2016—2017年進行的甘肅省新品種區域試驗中,隴棉10號2a 10點(次)平均折合皮棉產量為2254.5 kg/hm2,較對照品種酒棉10號增產5.1%。在2018年甘肅省棉花新品種生產試驗中,隴棉10號折合皮棉產量為2505.0 kg/hm2,較對照酒棉10號增產5.6%。該品種株高80 cm,葉片深綠,株型緊湊,Ⅰ式果枝,筒形,第一果枝著生高度25cm,果枝層8~13層,鈴卵圓型偏尖,單株結鈴數8.8~10個,單鈴重5.8~6.8g,衣分44%,籽指10.0 g。上半部平均長度為28.7 mm,斷裂比強度為30.9 cN/tex,馬克隆值為4.1,整齊度指數86.3%。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適宜在甘肅敦煌、瓜州以及氣候條件類似的西北內陸棉區種植。
    1-MCP結合溶菌酶處理對西蘭花保鮮效果的影響
                                                                                                                   
    [摘要] (2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針對西蘭花采后貯藏過程中花球黃化和霉變的問題,采用1-甲基環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溶菌酶,以及1-MCP+溶菌酶復合的方法對西蘭花進行保鮮處理,開展了低溫貯藏條件下西蘭花的感官品質及生理變化特性的研究。結果表明:各處理均能提高西蘭花的感官品質和總酚含量,抑制葉綠素和VC的降解,提高SOD 和CAT的活性。其中,1-MCP+溶菌酶聯合處理對西蘭花的保鮮效果最佳。
    6個菜用型馬鈴薯在麥積區的引種試驗初報
                                                                                                                   
    [摘要] (3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天水市麥積區山旱地對引進的6個菜用型馬鈴薯品種以隴薯6號為對照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青薯9號產量最高為27588 kg/hm2,較對照增加26.1%;天薯11號次之為26301 kg/hm2,較對照增加20.2%;商品率天薯11號最高為90.2%,較對照提高12.9個百分點;青薯9號次之為86.4%,較對照提高9.1個百分點。冀張薯8號和隴薯7號產量較對照增加19.2%和18.0%,商品率提高5.9和3.8個百分點。津引薯8號和中薯5號產量和商品率均低于對照。分析可知,青薯9號和天薯11號產量和商品率高,且較晚熟,綜合性狀表現良好,適宜在麥積區及其生態類似區推廣種植。
    辣椒新品種強豐103選育報告
                                                                                                                   
    [摘要] (2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強豐103是以隴椒類型穩定自交系FQ2D6為母本,以“豬大腸”類型穩定自交系MK593為父本配制而成的窄三角形辣椒一代雜種。鮮食型,中熟,從出苗至門椒成熟117~120天;植株生長習性直立,生長勢強,枝條較硬,株型緊湊,株高70~75厘米,株幅58~60厘米,葉色深綠色,葉形披針形,始花節位9~10節,花柱柱頭淺紫色,花冠顏色白色,花梗直立,花向下彎單生;單株結果數15~20個,果實窄三角形,果面皺縮,成熟前顏色為綠色,成熟后顏色為紅色,果實縱徑23~25厘米,果實橫徑2.8~3厘米,果肉厚0.27~0.3厘米,單果重55~58克。適宜在甘肅隴東、甘肅中部、甘肅河西地區春季露地或早春、秋延后越冬保護地種植。
    戈壁日光溫室越冬茬不同番茄品種品質及產量的比較分析
                                                                                                                   
    [摘要] (4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篩選出適合酒泉本地戈壁日光溫室越冬茬基質栽培高產、優質的番茄品種,引進省外及本地番茄品種7個,對其豐產性、商品性和抗病性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金濤6號、鴻碩719生長勢好,產量高,抗病性強,并有較好的果實品質,可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
    甘肅省糧食生產形勢及新時期糧食安全對策研究
                                                                                                                   
    [摘要] (2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基于2010-2019年甘肅省糧食生產數據,應用統計分析法,從糧食生產總量、糧食品種結構、區域糧食生產能力等方面分析甘肅省糧食生產形勢,從耕地和水資源、生態環境、自然災害、技術儲備、比較經濟效益等方面分析糧食生產條件,研究新時期甘肅省糧食綠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提出新時期甘肅省糧食發展的對策建議。
    設施油白菜地藜科雜草的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1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設施蔬菜地藜科雜草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設施油白菜苗期藜科雜草田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方法,結果表明:設施油白菜苗期藜科雜草田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受栽培環境影響較大,藜科雜草理論抽樣模型n=3.8416/D2(0.7827/ +1.1952)。
    凹凸棒保水劑對馬鈴薯土壤理化性質影響研究
                                                                                                                   
    [摘要] (2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摘要:為研究不同施用量的凹凸棒保水劑對旱作馬鈴薯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以冀張薯12號為試驗材料,設置5個處理并開展田間試驗,根據凹凸棒保水劑的不同施用量,分為CK(0kg/667m2)、T1(1.5kg/667m2)、T2(3kg/667m2)、T3(4.5kg/667m2)、T4(6kg/667m2),測定不同施用量對旱作馬鈴薯土壤理化性質(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在不同生長期的變化。試驗結果表明,凹凸棒保水劑施用量為4.5kg/667m2時,可有效減少有機質、速效磷、速效鉀的流失,施用量為3kg/667m2時,可有效減少堿解氮流失。
    金昌市紫花苜蓿淺埋式滴灌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經生產實踐,從滴灌系統布局、設備選型、設備安裝、灌溉管理、水肥一體化等方面總結了突出高效節水、機械化輕簡作業、化肥減量增效等特征的紫花苜蓿淺埋式滴灌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
    張春梅1,4,張文斌2,,王勤禮3,4,陳修斌1,4,李文德2
                                                                                                                   
    [摘要] (2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板藍根品種‘安徽亳州種’為試材,研究了噴施不同濃度(0,200,400 mg.L-1)ALA對板藍根幼苗光合特性和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板藍根幼苗葉片的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蒸騰速率(Tr)、胞間CO2濃度(Ci)顯著提高,略微提高了板藍根水分利用率。200和400mg.L-1ALA處理后,初始熒光(Fo) 極顯著( P < 0. 01)地降低,降低幅度分別為7. 6 %和14.7 %;最大熒光(Fm)、可變熒光(Fv)、最大光化學效率(Fv/ Fm)、潛在光化學效率(Fv/ Fo)、光能獲取能力(1/Fo - 1/Fm)依次提高1.06 %和1.72 %,2. 98 %和5.54%,1.96 %和3. 81 %,11.44 % 和23.72 %,10. 98 %和23.53 %,差異達極顯著( P < 0. 01)或顯著( P < 0. 05)水平。噴施ALA能提高板藍根幼苗植株的光合能力。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應用的研究進展
                                                                                                                   
    [摘要] (3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目的]綜述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應用現狀。[方法]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概述了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產品技術指標、施用方式、功能與作用以及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進展,并展望了它在未來生態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前景。[結果]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由于能夠改善土壤性狀、促進作物生長、增強作物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增強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蟲害能力,所以被廣泛應用于蔬菜、水果、糧食作物、園林植物、中藥材等許多作物的種植中。[結論]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廣泛,在未來生態農業的發展中將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
    半干旱區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適宜品種評判
                                                                                                                   
    [摘要] (2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篩選出適合一膜多年利用穴播栽培胡麻主栽品種。在舊膜穴播條件下,以隴亞10號為對照,對會寧縣2010-2016年引進的27個胡麻品種進行比較試驗,并對其增產率、增產次數、經濟性狀等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隴亞8號、定亞22號、隴亞10號、隴亞11號4個品種參試年限多,綜合性狀優良,產量高且較為穩定可確定為舊膜穴播主推品種;9622、97047、壩亞11號、隴亞雜3號4個品種參試年限雖短,但增產明顯,有望成為苗頭品種在不同生態區大面積示范驗證。確立了半干旱區地膜穴播胡麻的主栽品種和搭配品種,本研究結果可為白銀市胡麻新品種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依據。
    甘肅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及障礙度分析
                                                                                                                   
    [摘要] (2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農村環境更加優美的過程。文章選取甘肅省2007-2017年農業現代化代表性指標和農村現代化代表性指標,運用熵值法對甘肅省近11年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行評價,采用“因子貢獻度”、“指標偏離度”和“障礙度”分析其主要障礙因素。研究結果表明,甘肅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主要大的障礙因素是農業生產投入、農業產出水平、農業生態環境。所以,在農業方面有針對性地加大投入、提高農地產出水平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中華獼猴桃早期結瘤素AcNOD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摘要] (2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結瘤素(nodulin, NOD)是一類主要存在于根瘤細胞中并參與共生固氮作用的植物基因產物,在豆科植物的其他組織細胞中以及非豆科植物體內都有發現。為了探究NOD基因在中華獼猴桃這類非豆科植物中的生物學功能,本研究采用一系列生物信息學方法對其序列特征進行分析,再對其編碼蛋白進行理化性質分析、保守域預測、二三級結構預測、亞細胞定位和磷酸化分析,最后與不同植物中的NOD蛋白構建系統發育樹。研究結果顯示:該基因編碼蛋白的氨基酸殘基數為94個,蛋白質的分子式為C432H715N131O120S3,分子量為9.76041kD,蛋白等電點pI為10.68,屬于疏水蛋白。帶正電的殘基(Arg+Lys)11個,帶負電的殘基(Asp+Glu)3個,不穩定系數為14.00,脂肪系數為107.23,總平均親水性系數為0.395;AcNOD蛋白含有一個ENOD93保守結構域;二級結構顯示該蛋白主要有59.57%α-螺旋、17.02%的無規卷曲、15.96%的延伸鏈和7.45%的β-轉角所組成;三級結構的預測結果顯示該蛋白扭曲和折疊較多,亞細胞定位于內質網中,存在4個糖基化位點的12個磷酸化位點,不存在信號肽序列,有兩個跨膜區域。進化樹分析表明該蛋白與豆科植物結瘤素的同源性很高,初步推測他們有相似或相同的功能。結果為后續深入了解NOD基因在中華獼猴桃乃至其他非豆科植物中的作用機制和生物學功能提供基礎資料。
    薊馬在大蔥田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2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甘肅河西灌區大蔥田間薊馬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理論與技術參考,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調查研究了甘肅金武地區大蔥田間薊馬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大蔥田間薊馬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薊馬聚集受環境影響較大,其若蟲與成蟲的理論抽樣模型n=3.8416/D2(1.1774/ +0.5848)。
    旱地春小麥新品種定西49號選育報告
                                                                                                                   
    [摘要] (4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春小麥新品種定西49號是以外引材料敘利亞S75為母本、定西36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2018~2019年參加甘肅省旱地春小麥區域試驗,2a平均3034.5產量kg/hm2,較對照西旱2號增產8.58%。2020年在甘肅省旱地春小麥新品種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3546.9kg/hm2,較對照西旱2號增產8.73%。粗蛋白質14.0%,濕面筋32.1%,沉降值32.1ml,賴氨酸0.38%,吸水率60.5%,穩定時間1.6min,最大拉伸阻力142EU,拉伸面積26cm2。適宜在海拔1700~2300米,年降水量350~400毫米的中部春麥旱地品種類型區種植。
    西北沿沙區滑子菇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初探
                                                                                                                   
    [摘要] (4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根據西北沿沙區氣候特點,從生產場所選擇、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效益分析等方面對西北沿沙地區滑子菇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總結介紹,旨在為西北沿沙區滑子菇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提供技術參考。
    河西地區赤霞珠果實糖代謝及其相關酶活性變化研究
                                                                                                                   
    [摘要] (2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試驗以甘肅紫軒葡萄酒業葡萄園中釀酒葡萄赤霞珠為試驗材料,對赤霞珠果實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及糖代謝相關酶活性進行測定,旨在探索釀酒葡萄赤霞珠果實生長過程中糖代謝的轉運規律和調控機制,進而為果實品質的改良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數據。
    甘肅民勤野生黑果枸杞果實營養成分的測定及分析
                                                                                                                   
    [摘要] (4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甘肅民勤野生黑果枸杞為材料,測定了其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質、總黃酮、多酚、總花色苷和氨基酸等成分含量。結果表明,民勤野生黑果枸杞果營養成分含量為含水分79.5g/100g、灰分5.7254 g/100g、蛋白質0.008483 g/100g、脂肪0.049g/100g、總黃酮2.591 g/100 g、總多酚2.751 g/100 g、總花色苷0.128g/100g,氨基酸總量為2.1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27.5%,藥效氨基酸占66.8%。藥效氨基酸含量高于新疆黑果枸杞,藥用氨基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精氨酸含量較高,表明甘肅民勤黑果枸杞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玉米品種龍博士7號的選育報告
                                                                                                                   
    [摘要] (4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龍博士7號屬中晚熟玉米品種,2015 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具有耐密性、豐產性、適應性、抗病抗逆能力、耐病蟲害等特點,適宜在我國西北春播玉米區及甘肅省廣泛種植。
    天水市小麥條銹病春季流行特點及主要影響因子分析
                                                                                                                   
    [摘要] (1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2009-2013年,通過大田普查和定點系統監測相結合開展天水市小麥條銹病春季發生特點調查,將春季流行劃分為始發期、點片期、普發期、暴發期四個階段;對天水市1990-2017年春季條銹病流行氣象因素及病情等歷史資料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篩選出春季始病日(X1),3月下旬病田率(X2)、病葉率(X3),4月上旬至5月中旬降水量(X4)等4個主要影響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歸法,組建了小麥條銹病春季流行程度預測模型,回測準確率95.24%,預測準確率100%。為當地科學制定防控策略起到了極好的指導作用。
    白銀沿黃灌區日光溫室結構優化及性能分析
                                                                                                                   
    [摘要] (2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型保溫材料、增溫設備、溫室結構理論等不斷創新發展,廣大農業科研人員以及農技推廣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得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有了長足發展。近年來,通過不斷引進、研究、結構優化、改良示范、推廣應用新型節能日光溫室,為白銀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蔬菜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8個食用向日葵品種(系)在環縣旱地的品比試驗初報
                                                                                                                   
    [摘要] (6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環縣干旱山區引進的8個食用雜交向日葵品種(系)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SR1924折合產量最高,為2888.1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16.71%;W833折合產量2771.39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11.99%;SH363折合產量2721.36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9.97%。這三個食用雜交向日葵品種(系)抗病性強,綜合性狀表現較好,建議在環縣推廣種植。
    干旱地區向日葵全膜覆蓋二比一空壟高產栽培技術
                                                                                                                   
    [摘要] (8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向日葵全膜覆蓋二比一空壟立體種植模式是地表覆蓋率達到100%,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和減少蒸發,顯著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同時能提高土壤溫度,抑制雜草,也改變了向日葵群體結構,更好的利用了作物生長的邊行優勢效應,改善田間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光合利用率。從播前準備、起壟覆膜、播種方法、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總結了高產栽培技術。
    根系分泌物對辣椒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
                                                                                                                   
    [摘要] (2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試驗進行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對辣椒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辣椒根系分泌物對辣椒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濃度的根系分泌物對辣椒的生長抑制作用較弱,30%濃度的根系分泌物對辣椒生長的抑制作用最強,10%濃度的根系分泌物使辣椒種子的發芽率降低了25.60%,使辣椒幼苗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分別下降了0.97%、0.25%,30%濃度的根系分泌物使辣椒種子發芽率降低了53.33%,使辣椒幼苗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降低了3.19%、1.35%。綜合來看,根系分泌物對辣椒的化感作用與根系分泌物的濃度成正比關系。
    貯存條件對白牦牛乳硬質干酪質構特性的影響
                                                                                                                   
    [摘要] (3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提高白牦牛乳硬質干酪的適口性,試驗以白牦牛乳為原料,制備出具有獨特風味的白牦牛乳干酪,研究了不同貯存時間和貯存條件對牦牛乳硬質干酪質構性質和感官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在貯存期白牦牛乳干酪的蛋白質水解程度不斷增加,在蛋白質網孔結構變化的同時,其質構也發生變化,通過對干酪在貯存期內的咀嚼性、粘聚性、膠粘性等質構性質參數進行測定,對比分析可得,干酪的硬度在5℃和15 ℃貯存溫度下有極顯著差異(P<0.01),干酪的咀嚼性在貯存90d時與60d、150d的咀嚼性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干酪的膠粘性在不同貯存期以及溫度都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粘著性、彈性、粘聚性在不同貯存期以及溫度下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合分析結果以及感官評價得出牦牛乳硬質干酪最佳貯存時間為90d,最佳貯存溫度為10 ℃,適口性最佳,有良好的的風味和口感。
    11個玉米品種在隴東旱塬區露地種植適應性評價
                                                                                                                   
    [摘要] (3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隴東旱塬區自然條件下,引進11個玉米品種露地種植,并對其主要農藝性狀和產量進行了系統的試驗觀察。結果表明:瑞普909和聯創825兩個品種產量分別為13 511.18 kg.hm-2、13 383.40 kg.hm-2,比對照增產12.23%、11.17%,產量極顯著高于其他參試品種(P<0.01),綜合性狀優良,抗旱性較強,產量較高,適宜在隴東旱塬區免地膜露地種植;強盛12號和MC703產量分別為12 900.07 kg.hm-2、12 888.95 kg.hm-2,比對照增產7.15%、7.06%,差異顯著(P<0.05),可作為搭配品種在隴東旱塬區免地膜露地種植。
    大麥杏仁復合飲料加工工藝研究
                                                                                                                   
    [摘要] (2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以大麥、杏仁為原料,研究大麥杏仁復合型飲料的加工工藝,通過單因素和正交實驗,以現有大麥汁、杏仁露制作工藝為基礎,主要研究了大麥汁和杏仁露的調配參數、穩定性優化方法來進行研究。實驗研究表明:大麥汁:杏仁露=0.4: 1.0混合后,再將0.5%的蔗糖,1%的植脂末添加于混合液中,以1.2%復配增稠劑(果膠∶CMC-Na∶黃原膠=4∶1∶0.8)、1.2%復配乳化劑(蔗糖脂肪酸酯:單甘酯=3∶1)和0.15%微晶纖維素作為穩定劑,最后添加蔗糖和植脂末(1:5)混合物調味,大麥杏仁復合飲料感官品質最好。
    國家芝麻(江淮區)品種區域試驗結果分析
                                                                                                                   
    [摘要] (2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摘要:為了探索掌握不同生態環境對芝麻品種性狀及產量的影響變化規律,為鑒定芝麻品種在全國不同生態環境下的適應性、豐產性,抗病性和主要性狀特征及利用價值,篩選出適應本地區種植的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芝麻新品種,2019年進行了此項試驗研究,結果表明:15-51053、17YU001的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均較強,建議作為本地區生產推廣應用的品種。
    不同生長年限寬葉羌活品質及經濟效益的研究
                                                                                                                   
    [摘要] (5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評價不同生長年限對人工栽培條件下寬葉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生物量、化學成分及經濟效益的影響情況,對甘肅主產區栽培的寬葉羌活進行調查采樣,采挖兩年生、三年生寬葉羌活鮮樣,分別測定其根鮮重、根干重、主根長、主根粗四個生物量指標,以及羌活醇、異歐前胡素、揮發油、浸出物、多糖、總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等數據。同時調研估算當地的土地、藥苗、人工、地膜、肥料等生產成本,計算兩年生與三年生栽培寬葉羌活的經濟效益。結果表明,三年生的根鮮重、根干重、主根長及主根粗較兩年生均有所增長,且羌活總產量為兩年生的2~3倍。三年生寬葉羌活中有效成分總含量大幅增加,但各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品質略差。經濟效益方面,以6a為周期計算利潤,三年生羌活所得利潤較兩年生高出45.49%。研究結果為寬葉羌活的栽培及規范化生產(GAP)提供了一定依據。
    漿水發酵中優勢乳酸菌分離鑒定初探
                                                                                                                   
    [摘要] (5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通過對漿水發酵過程中乳酸菌種類的鑒定及數量測定,研究發酵過程中優勢乳酸菌的組成變化。從漿水中分離出4株乳酸菌L1、L2、L3、L4,2株酵母菌Y1、Y2,利用VITEK 2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乳酸菌鑒定為植物乳桿菌、發酵乳桿菌、短乳桿菌和乳酸片球菌,酵母菌鑒定為平常假絲酵母和皺褶假絲酵母。漿水發酵中的優勢乳酸菌為發酵乳桿菌和短乳桿菌,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鑒定漿水中乳酸菌快速高效,準確可靠。
    冬小麥返青期地下害蟲危害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2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甘肅河西地區冬小麥早春地下害蟲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冬小麥返青期枯心苗空間分布規律及其抽樣方法,結果表明:冬小麥返青期枯心苗空間分布(或地下害蟲危害空間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種植環境影響較大;冬小麥早期枯心苗最適抽樣模型n=3.8416/D2(1.2041/ +0.069),序貫抽樣模型T(1、2)=4n±4.713 。
    矮稈高產優質多抗冬小麥新品種隴麥479選育報告
                                                                                                                   
    [摘要] (4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隴麥479是平涼市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長武134做母本,自育的中間材料TW98-829-1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應用系譜法水旱穿梭定向選育而成。在2017—2019年甘肅省隴東片冬小麥區域試驗中,2a平均折合產量為5235kg﹒hm-2,比對照品種隴育4號增產13.6%。該品種株高78.0cm,穗長平均7.6cm;小穗數平均15.2個,穗粒數平均34.0個,千粒重42.0g;成穗數平均34.5萬穗,容重800.0g/L。籽粒粗蛋白含量162g/kg(干基),賴氨酸含量0.36%,濕面筋含量37.4%(14%水分基),沉淀值44.0 mL(14%水分基),總灰分130g/kg, 水分93.6g/kg。豐產穩產,廣適節水,抗條銹病強,中抗葉銹和白粉病, 抗寒抗旱性好,抗倒春寒能力強,穗層整齊,熟相好。適宜甘肅隴東、陜西長武、乾縣、彬縣及寧夏固原等類似生態區的旱肥地、川水臺地及地膜小麥栽培種植。
    有機肥施用對耕地重金屬的活化作用
                                                                                                                   
    [摘要] (5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針對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中的農藝措施的其中一項:施用有機肥是否對土壤中的Cd、Pb有活化作用進行了研究,主要方法是在種植作物的地塊上施加了不同濃度的有機肥,研究隨著有機肥濃度的增加是否會對Cd、Pb有活化作用進行了驗證,數據分析表明:施用有機肥會降低土壤中Cd生物有效性系數,施用濃度越高,土壤Cd生物有效性系數越低,活化作用越低,白菜、蕎麥地塊的Cd有效性系數降低最多;施用有機肥會增加土壤中Pb生物有效性系數,施用濃度越高,土壤Pb生物有效性系數越高,活化作用較高,這對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技術的應用來說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基于二類調查的大鳳川林場森林資源動態研究
                                                                                                                   
    [摘要] (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了解大鳳川林場森林資源變化狀況,探究其發展演變規律,文章以大鳳川林場1986年-2008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為基礎,借助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馬爾科夫預測模型,對大鳳川林區22年間的森林類型轉移變化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對2020年大鳳川林場的森林類型狀況進行了預測。結果表明,在過去的22年間,大鳳川林區有林地面積增加,其他類型林地面積減少,軟闊葉類林地是當前的優勢森林類型,但硬闊葉類林地是林區未來的優勢類型。通過文章分析研究能夠為林區森林經營措施提供參考。
    不同海拔定植密度對蘭州百合產量的影響
                                                                                                                   
    [摘要] (4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和魏嶺鄉的三個不同海拔梯度研究了種植密度對蘭州百合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百合出苗率只與海拔高度有關,與種植密度無關;海拔高度與百合的生物性狀呈負相關;種植密度與百合的株高和葉片數呈負相關,而隨種植密度的增加,單株重和種球周徑均表現為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由效應方程可得,海拔2200 m左右的區域,蘭州百合最佳種植密度為12.90萬株/hm2,海拔2400 m左右的區域,蘭州百合最佳種植密度為13.51萬株/hm2,海拔2600 m左右的區域,蘭州百合最佳種植密度為13.77萬株/hm2。
    甘肅灌區大田移動式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規程
                                                                                                                   
    [摘要] (4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從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產量指標及節水節肥指標、產地環境、灌溉水質、滴灌設備、播前準備、田間管理、適時收獲等方面規范了甘肅灌區大田移動式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
    基于小根窗和挖掘法的款冬根系生長動態研究
                                                                                                                   
    [摘要] (2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 為了探明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根系空間分布和生長發育規律,從款冬種植后開始,每隔半月順次采挖 5 株,依次觀測根系最大長度、根幅、根狀莖數量及長度,以及地上部主莖高度、粗度、葉片數、分枝數、株幅。此外,自制小根窗,貼壁栽種種莖2~3條,待出苗后進行拍照,比較分析各時期根系的生長發育動態。結果表明,款冬根系生長總體上呈現出“S”型生長趨勢:種植后至5下旬至6月上旬為根系的第1次快速生長期;6下旬至7月下旬為根系的緩慢生長期;8月中旬開始進入第2次快速生長期;9月下旬后,根系的生長量明顯減弱。垂直玻璃隔板剖面觀測表明,根群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均主要集中在20~30cm耕層土壤中。
    款冬蕾蛆的發生規律及綠色防控技術探究
                                                                                                                   
    [摘要] (3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款冬蕾蛆屬雙翅目斑蠅科直斑蠅屬,為害款冬花蕾后,會造成花蕾鱗片松散、變黑,花蕊殘缺不全或變褐腐爛,嚴重影響款冬的產量和質量。本文介紹了該蟲的形態特征、為害特征及生活習性等,并提出了防控建議。
    棉鈴蟲成蟲發生動態及其與氣溫和降水的相關性
                                                                                                                   
    [摘要] (3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甘肅河西地區棉鈴蟲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蟲情測報燈誘棉鈴蟲的方法,系統調查和研究了2018~2020年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玉米棉鈴蟲成蟲的種群發生動態及其與氣候因子的相關性,結果表明:金武地區棉鈴蟲一年發生2代和一個不完整的第3代,2018~2020年度平均月誘蟲總量(y)與月氣溫總量(x)之間顯著正相關,模型方程㏒10(y)=5.6063×㏒10(x)-13.386,R2=0.7962,F=15.6>F0.05。
    沈陽城市綠地土壤特性研究
                                                                                                                   
    [摘要] (2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由于人為活動的強烈影響,城市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對植物生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為了響應這一改變,對沈陽市占主體地位的綠地土壤進行大范圍、規范性檢測,結果如下,沈陽市土壤pH值中性偏堿,土壤板結程度較高,有機質含量偏低,鹽分含量偏高,速效氮、速效鉀含量適中,速效磷含量極低。
    會寧縣冬小麥品種篩選試驗研究
                                                                                                                   
    [摘要] (2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篩選出適宜在會寧縣較高海拔環境條件下種植的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麥品種,我們對引進的9個冬小麥新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綜合試驗結果表明,蘭天32號、蘭天19號和蘭天26號三個品種抗旱性強,生長勢好,抗白粉病中等,落黃好,耐青干,幼苗生長習性及株高中等,綜合農藝性狀好,與對照隴中2號相比所有表現差異明顯,適宜在會寧干旱、半干旱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靜寧3號、黑小麥及其它品種(系)還有待于作進一步的試驗研究。
    鹽脅迫對番茄種子萌發及胚根生長的影響
                                                                                                                   
    [摘要] (5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設置NaCl濃度為0、25、50、100 mmol/L,研究鹽脅迫對4種番茄種子萌發及胚根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NaCl濃度的增加,發芽率、發芽勢、胚根長度總體呈下降趨勢,不同番茄品種耐鹽性表現不同。當NaCl濃度為50mmol/L時,浙粉202各項指標下降最為明顯;在100 mmol/L處理條件下,除上海906外,其余品種幾乎不發芽。綜合各因素,上海906在鹽脅迫下耐受性最好,浙粉202相對較差,浙櫻粉1號和紅圣女位于兩者之間。
    蘋果蠹蛾雄蟲發生動態及其與氣溫和降水的相關性
                                                                                                                   
    [摘要] (2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甘肅河西地區蘋果蠹蛾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參考,本文采用了系統監測的方法調查研究了2018~2020年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梨樹上蘋果蠹蛾雄蟲種群發生動態及其與氣候因子的相關性,結果表明:金武地區蘋果蠹蛾一年發生2代,雄蟲的月誘蟲總量(y)與月氣溫總量(x)之間顯著正相關,模型方程為y=0.1947x-58.967,R2=0.8076,F=16.8>F0.05。
    洋蔥根腐病在洋蔥育苗初期的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2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洋蔥育苗生產中洋蔥根腐病的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參考,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洋蔥生長初期洋蔥根腐病在育苗田間的分布規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洋蔥2~3葉1心期洋蔥根腐病株的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分布受栽培環境的影響較大,洋蔥育苗初期洋蔥根腐病株的最適抽樣模型n=3.8416/D2(1.1089/ +1.6928)。
    景泰縣高產玉米品種引進比較試驗
                                                                                                                   
    [摘要] (5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篩選出適宜景泰縣種植的高產玉米品種,以當地主栽品種先玉335為對照,引進7個玉米品種(系),對其產量及構成要素、植株及穗部農藝性狀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五谷738產量最高,為15215.4kg/hm2,比對照增產12.33%。其次為先玉1225,比對照增產11.98%。以上兩個品種千粒重高,穗粒數多,果穗粗長,穗位低,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強。可替代先玉335在景泰縣玉米生產中進行試用。
    河西綠洲灌區春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規范
                                                                                                                   
    [摘要] (3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立足河西綠洲灌區自然資源優勢,以春玉米產量18000-22500kg/km2為目標,依據試驗研究和超高產創建實踐,探索出“苗全苗壯-密植抗倒-寬窄行種植-覆膜滴灌-種子包衣-單粒早播-化學除草-水肥藥一體化-保穗增粒增重”為核心的春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模式及配套品種,集成創新良態、良田和良種、良法有機結合的栽培技術規范。
    潛葉蠅幼蟲在二月蘭田間的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5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綠肥植物二月蘭田間潛葉蠅幼蟲的防治和預測預報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參考,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的方法研究了潛葉蠅幼蟲在二月蘭的田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潛葉蠅幼蟲在二月蘭的田間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環境影響較大,幼蟲的理論抽樣模型n=3.8416/D2(1.5412/ +0.0306)。
    藜科雜草在洋蔥育苗田的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
                                                                                                                   
    [摘要] (2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洋蔥育苗期的雜草防治和測報工作提供基礎的理論和技術依據,本文采用了空間分布型檢驗、聚集強度指標檢驗和線形回歸方法研究了洋蔥育苗田藜科雜草的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結果表明:洋蔥育苗田藜科雜草的空間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受栽培環境的影響較大,藜科雜草的理論抽樣模型n=3.8416/D2(1.041/ +0.7522)。
    旱作區青貯玉米品種篩選試驗初報
                                                                                                                   
    [摘要] (3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興貯88、寧單31號株型緊湊,長勢整齊,抗逆性強,生物產量比對照豫玉22增產12.3%和10.7%;于物質產量比對照增產8.4%和2.2%;籽粒產量比對照增產8.8%和10.2%,建議在旱作區進行示范種植。隴青貯1號株型緊湊、長勢強,抗逆性強,葉色濃綠,生物產量比對照增產8.9%,干物質產量比對照增產8.3%,但籽粒產量較低,建議作為單一青貯玉米進行小面積示范種植。
    甘肅馬鈴薯產業:成效、對策與展望
                                                                                                                   
    [摘要] (4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馬鈴薯是甘肅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甘肅馬鈴薯產業初步形成了集生產、加工和營銷一體化的發展格局。本文闡述了甘肅構建區域布局、良種繁育、生產加工、市場營銷四大體系推進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成效,針對馬鈴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加工型品種缺乏、種薯生產能力不高、機械化生產程度不足、精深加工產品不突出等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指出了馬鈴薯是甘肅農業產業化最具發展前景和潛力的特色產業之一,并對甘肅由馬鈴薯大省向馬鈴薯強省跨越轉變的發展思路進行了展望。
    寒旱山區藜麥新品種引種試驗初報
                                                                                                                   
    [摘要] (4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隴藜1號、隴藜4號為對照品種,在寒旱山區引種蒙藜1號、蒙藜4號、貢扎8號、LYLM-8、GSQ-9、LYLM-5、LXM、LHW等8個藜麥品種,觀察分析各品種生育期、抗倒伏性、農藝性狀、經濟性狀和產量等,篩選適宜寒旱山區推廣種植的藜麥品種。結果表明:引種的8個藜麥品種均能在寒旱寒山區成熟,折合產量在2086.51~3746.75 kg/hm2之間,其中,蒙藜4號生育期、抗倒伏性、農藝性狀、經濟性狀表現優異,且折合產量最高、為3746.75 kg/hm2,較對照隴藜1號、隴藜4號分別增產454.34 kg/hm2、542.48 kg/hm2,增產率分別為13.80%、16.93%;GSQ-9生育期、抗倒伏性、農藝性狀較對照品種表現較好,但經濟性狀表現一般,還需繼續試驗觀察;其它品種表現較差,還續進一步試驗觀察。
    馬鈴薯炭疽病菌室內毒力測定
                                                                                                                   
    [摘要] (3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由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引起的馬鈴薯炭疽病在我省馬鈴薯產區發生日趨嚴重,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本試驗選用8種藥劑開展了馬鈴薯炭疽病菌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生物藥劑100萬/克寡雄腐霉WP對炭疽病菌毒力最強,其EC50為0.0082μg/mL,其次為30%苯甲.嘧菌酯SC、10%苯醚甲環唑ME、20%烯肟.戊唑醇SC和25%吡唑醚菌酯SC,EC50分別為0.0333μg/mL、0.0749μg/mL、0.0794μg/mL和0.8229μg/mL。該結果表明寡雄腐霉、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環唑、烯肟.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對馬鈴薯炭疽病菌抑制效果較好,理論上可用于防治馬鈴薯炭疽病。
    大麥新矮源華矮11的耐寒性研究
                                                                                                                   
    [摘要] (2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華矮11×華大麥6號”DH群體為研究材料,通過調查與耐寒相關形態指標來選擇耐寒性強的株系。研究結果表明:苗期幼苗匍匐性越好,其耐寒性也越強,更能安全的度過低溫寒害;返青期前,SPAD值與其耐寒程度呈顯著正相關;成熟期空秕率、產量與SPAD值相關性不顯著,說明株系株系耐寒性遺傳是受多種數量基因的影響。
    甘肅省靈臺縣小雜糧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
                                                                                                                   
    [摘要] (2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切實推動靈臺縣小雜糧種植增產增質增效,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在對靈臺縣小雜糧種植實際情況進行文獻研究、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論證分析了制約小雜糧發展的瓶頸問題,針對性提出了轉變發展觀念、統一規劃布局、規范技術指導等小雜糧發展建議。
    蒙古黃芪變異類型的表現性狀比較研究
                                                                                                                   
    [摘要] (2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黃芪新品種“西芪1號”種苗高效繁育技術
                                                                                                                   
    [摘要] (4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黃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亦稱“綿黃芪”、“內蒙黃芪”,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省大田藥材生產中以育苗移栽為主。黃芪是我省大宗中藥材之一,也是一種藥食兩用藥材,以根入藥,其性溫,味甘,具有補氣作用,近年我省年人工種植面積約4.3萬hm,然而在黃芪種苗繁育生產中,黃芪種子硬實現象嚴重,種子的有效性差,田間出苗率很低,保苗率較差的僅15~20%;種子價格昂貴,種苗繁育成本很高;種子播種后出苗前如遇降雨,土壤粘重板結嚴重,嚴重影響黃芪種苗的高效繁育。針對黃芪發芽、出苗困難,出苗率低、保苗難,生產成本高等一系列黃芪種苗繁育中的現實問題,黃芪新品種“西芪1號”課題組廣泛開展調研,多項次開展黃芪新品種“西芪1號”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集成應用械擦破種皮、 “撒土蓋種”、土壤消毒、水肥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技術,一是解決了土壤板結問題,極大的提高了田間出苗率,二是在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提高了發芽率。
    不同水肥條件對 “西芪1號”繁育影響的試驗研究
                                                                                                                   
    [摘要] (3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黃芪新品種“西芪1號”(原代號JX08-5-1)是從當地蒙古黃芪中單株系統選育而來,原代號黃芪JX08-5-1。其特征為一年生株高25~35cm,二年生株高約56.0cm;開展度25~45cm;主莖黃綠色,莖白色伏毛較密。葉片小,葉色深綠被白色蠟質狀物,外觀淺綠色或白綠色?;ㄐ蚝陀行v果數少,果皮乳白色。種子扁腎形,千粒重7.76g。主根圓柱狀,表皮淡黃色,內黃白色。兩年生主根長50~120cm,最大直徑20.5mm,單根干重21.5g,特、一級商品出成率高。黃芪甲苷含量0.174%,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 (C22H22O10)含量為0.075%,黃芪甲苷、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含量符合藥典規定標準。根腐病自然發病率2.2%,病情指數0.81??垢∧芰?平均畝增產17.0%以上,畝新增純收益500~700元。
    氣候變暖背景下河西走廊典型綠洲主要農作物需水量變化研究
                                                                                                                   
    [摘要] (3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作物需水量作為農業用水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確定灌溉制度和灌溉用水量的基礎。本文在假定未來溫度上升1—4℃的情境下,對河西走廊典型綠洲農業灌溉區主要農作物需水量變化和河西走廊綠洲農作物灌溉需水量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表明:氣候變暖對不同地區、不同作物需水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當溫度升高1—4℃時,敦煌、金昌棉花需水量將增加16.75—85.15mm,玉米需水量將增加14.17—82.88mm,小麥需水量將增加9.26—50.70mm。當溫度升高1℃的情境下,金昌3種農作物需水量增幅大于敦煌,而在升溫2—4℃時,金昌3種農作物需水量卻小于敦煌。按照敦煌和金昌的農業種植結構,在溫度升高1—4℃的情境下,整個河西走廊綠洲主要農作物需水量將增加0.46×108m3—2.46×108 m3,可致使區域內農業灌溉用水價值增長約2.76×106元—14.76×106元。本文的研究成果對區域內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和相關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不同改良措施對靖遠縣鹽堿地土壤微生物菌群數量的影響
                                                                                                                   
    [摘要] (2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明確不同改良措施對靖遠縣鹽堿地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研究了秸稈還田(CS)、鹽堿地調節劑(RA)、生物有機肥(BF)、微生物菌劑(EM)和常規施肥(CF)對靖遠縣土壤微生物數量及總碳源利用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各處理均能不同程度增加微生物數量,0-20cm土層BF處理對細菌和放線菌影響最大,超出CK85.5%和41.6%,CS處理對真菌影響最顯著,超出CK25.9%;20-40cm土層BF、CS和CF處理對細菌、真菌和放線菌影響最大,分別是CK的1.78倍、1.29倍和1.21倍。在5月、7月、9月測定中,0-20cm和20-40cm土層細菌、真菌和放線菌數量均隨作物生育期延長而降低,表現為5月>7月>9月。在總碳源利用研究中,0-20cm土壤微生物培養7d后對總碳源利用大小順序為:CS處理>BF處理>CF處理>EM處理>RA處理>CK,AWCD值介于0.22-1.28;20-40cm土壤微生物培養7d后對總碳源利用大小順序為:CS處理>CF處理>RA處理>BF處理>EM處理>CK,AWCD值介于0.16-0.96。
    不同覆蓋方式對馬鈴薯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摘要] (2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探討定西地區不同覆蓋方式對馬鈴薯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研究了露地種植、秸稈覆蓋和地膜覆蓋對馬鈴薯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秸稈覆蓋和地膜覆顯著提高了馬鈴薯地上地下生物量,同時也提高了馬鈴薯塊莖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與露地種植相比,秸稈覆蓋和地膜覆蓋馬鈴薯塊莖產量分別增加55.86%和78.05%,水分利用效率分別提高17.38%和26.13%,說明在干旱地區,秸稈覆蓋和地膜覆蓋是馬鈴薯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
    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對黨參籽粒產量和農藝性狀的影響
                                                                                                                   
    [摘要] (2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探明定西市黨參生產適宜的施氮量和密度,通過大田實驗,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對黨參籽粒產量和農藝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對黨參籽粒產量有顯著影響,在同一密度條件下,隨著施氮量的增加黨參籽粒產量、千粒重和根重隨之增加,當施氮量達到120 kg?hm-2時達到最大值;不同密度之間相比,黨參籽粒產量、千粒重和根重呈單封趨勢變化,當密度為80萬株?hm-2時都達到最大值。說明在干旱半干旱的定西市,施氮量為120 kg.hm-2,密度為80萬株?hm-2是最佳黨參種植組合。
    冬小麥新品系武都21號選育報告
                                                                                                                   
    [摘要] (2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冬小麥新品種武都21號以97-4-6-2-1-3為母本,以引11-12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系統選育而成。在2015-2017年度隴南川區組區域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6357.0 kg/hm2,較對照蘭天33號增產3.6%。在2017-2018年度生產試驗中,折合產量6661.5 kg/hm2,較對照蘭天33號平均增產2.7%。全生育期246d,株高76.75cm,穗長8.5cm,千粒重37.1g。適宜隴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區,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臺地區和天水市甘谷,清水等大部分地區種植。
    甘肅省特色優勢農產品——花牛蘋果
                                                                                                                   
    [摘要] (6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花牛蘋果是我國最早、最著名的蘋果品牌,也是天水市最具特色的優勢農產品品牌和我省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挖掘天水花牛蘋果的特色與優勢對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花牛蘋果產地環境、生產過程、果品安全質量和果實品質等方面進行系統評價研究,結果表明天水花牛蘋果產地氣候生態條件符合我國蘋果最適宜區條件;產區空氣、土壤質量以及水質符合我國《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要求;生產過程應用技術科學、規范、高效,栽培管理技術水平高;果實安全質量達到國家《綠色食品 溫帶水果》標準要求;果實外觀、主要理化指標以及品質營養等方面特色明鮮,具有優勢。
    隴東旱作區不同覆膜土壤水分對玉米生長發育的研究
                                                                                                                   
    [摘要] (2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隴東旱塬區設置7種不同的的覆膜方式、兩種起壟方法對土壤濕度的影響,探明不同覆膜方式在隴東旱塬區玉米田的土壤水分時空變化規律,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對隴東旱塬區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為西北干旱地區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及其增產機理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灌耕灰鈣土耕層物理性質及其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摘要] (3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2015年在調查甘肅引黃灌區玉米產量、施肥量和土壤理化性狀基礎上,確定60 個地塊作為研究對象,分層采集0~40 cm 土壤樣品,研究了土壤三相比、緊實度、水穩性團聚體和有機質含量的變異規律及其與玉米產量、化肥偏生產力的關系。結果表明:項目區0~40 cm土壤三相比δ值、土壤緊實度、﹥0.25 mm水穩性團聚體和有機質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11.02、1412kPa、10.95%和10.8 g/kg,均呈中等變異特征。土壤緊實度隨土層加深而顯著增加,土壤三相比δ值、﹥0.25mm水穩性團聚體和有機質含量均有隨著土層加深而降低的趨勢。玉米產量與0~40 cm土壤三相比δ值和土壤緊實度呈極顯著負相關,與﹥0.25 mm水穩性團聚體含量和土壤有機質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磷肥偏生產力與0~40cm土壤三相比δ值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土壤緊實度呈顯著正相關,與﹥0.25mm水穩性團聚體含量和土壤有機質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氮肥偏生產力與4個指標之間均達不到差異顯著水平。玉米產量與土壤緊實度、土壤三相比δ值的關系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來擬合,與﹥0.25mm水穩性團聚體含量、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關系可以用一元線性方程來擬合。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玉米產量最終取決于﹥0.25mm水穩性團聚體和土壤有機質含量兩個關鍵因素。因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耕層土壤緊實度,促進土壤大團聚體形成是提高灌耕灰鈣土區玉米產量的關鍵。
    高寒陰濕區黃芪新品種“西芪1號”露頭栽培技術
                                                                                                                   
    [摘要] (3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黃芪是我省大宗中藥材品種之一,在我省高寒陰濕區的岷縣、渭源、漳縣、宕昌當地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品質好,經濟效益顯著,從上世紀90年代,我省高寒陰濕地區黃芪種植面積約70hm2發展到現在約43萬hm2,栽培模式從露地豎直栽培演變為白色地膜豎直栽培、白色地膜全覆蓋栽培、到目前的黑(白)色地膜覆蓋露頭栽培。露頭栽培優點為:集雨節水、除草、較少放苗,節約勞動成本,較長時間保持土壤養分,提高養分利用率。因此,黃芪露頭栽培可有效提高黃芪產量、商品性,可預防草害,減少人工投入,增加單位面積收入。經過對黃芪新品種“西芪1號”多年的多點示范總結,將黃芪新品種“西芪1號”露頭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春小麥新品種酒春11號選育報告
                                                                                                                   
    [摘要] (3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酒春11號是以0488–5為母本,9913-17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春小麥新品種。2017-2018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組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產量8069.0kg/hm2,較對照寧春4號增產6.4%。2019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組生產試驗,平均折合產量7957.8kg/hm2,較對照寧春4號增產5.3%。株高86.7cm,千粒重47.9 g。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4.8%,濕面筋33.3%(以14%水分計),Zeleny沉淀值25.0ml。適宜在甘肅省河西水地品種類型區種植。
    中寧與興仁枸杞生長氣象條件差異分析
                                                                                                                   
    [摘要] (4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通過統計中寧和興仁2009-2020年主要枸杞種植區氣象資料,采用線性趨勢分析方法,對興仁、中寧產區氣溫、降水和日照的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近12年(2009-2020年)中寧、興仁年平均氣溫不斷升高,年總降水在波動中不斷增加,中寧年總日照時數呈增加趨勢,興仁呈減少趨勢;2020年夏枸杞生育期(4-8月)內中寧氣溫與興仁相比明顯偏高,中寧夏枸杞各生育期的時間與興仁相比均偏早;2020年夏枸杞生育期內中寧降水整體比興仁偏少,由于中寧引用黃河水進行灌溉,夏枸杞未受明顯影響,興仁受夏季降水影響,夏枸杞產量及品質有所下降;2020年枸杞夏果枝生長、開花、果實形成期內(4-6月)中寧日照時數與興仁相比整體偏多,枸杞生長發育比興仁偏快。
    環縣綠豆無公害栽培技術
                                                                                                                   
    [摘要] (2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綠豆是環縣特色小雜糧之一,本文主要介紹了環縣綠豆無公害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選地整地、施肥、病蟲害防治、收獲、建立生產檔案等內容,以期為農民群眾生產提供參考。
    冬小麥新品種武都22號選育報告
                                                                                                                   
    [摘要] (4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冬小麥新品種武都22號是以90-855為母本、8760-13-6為父本雜交,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生育期249d,株高98cm,穗長7.6cm,穗粒數43.4粒,千粒重43.7g。在2017-2019甘肅省隴南片川區組冬小麥區域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7100.3 kg/hm2,較對照品種蘭天33號增產5.5%。在2018-2019甘肅省隴南片川區組冬小麥生產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為6534.0 kg/hm2,較對照品種蘭天33號增產3.1%。具有抗旱性、抗銹性,豐產等特點。適宜隴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徽成盆地和天水市甘谷、清水、麥積等地區種植。
    高海拔冷涼山區豌豆苗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摘要] (3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適宜旱作區寬幅精準勻播栽培的冬小麥新品種引進篩選初報
                                                                                                                   
    [摘要] (2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冬小麥新品種臨旱9號長勢整齊,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性強,落黃性好,產量達到6222.0kg/hm2,比對照增產497.8kg,增幅8.7%,建議在寬幅勻播栽培中示范推廣;眾信7298和長5553長勢整齊,抗寒、抗旱、抗倒伏,但抗病性差,在生產中進行小面積示范。
    旱地復種油菜高產栽培技術規程
                                                                                                                   
    [摘要] (2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從范圍、術語和定義、栽培技術等方面規范了旱地復種油菜高產栽培技術。
    西北旱區馬鈴薯基因型與環境互作分析
                                                                                                                   
    [摘要] (2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GGE雙標圖法是研究基因型(G)及基因型與環境互作(GE)的新型統計分析工具。采用GGE雙標圖對2017~2018年馬鈴薯多點試驗中的17個馬鈴薯參試高代品系在7個試點的產量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參加馬鈴薯多點試驗的17個品系中,G6產量最高;在品種(系)的穩定性方面,G2、G6、G7的穩定性較高,G1的穩定性表現較差。參加多點試驗的7個試點中,試點E1的區分力最強。試點E1、E2、E4表現出較強代表性,代表性較弱的為E5、E6、E7。GGE雙標圖為客觀評價馬鈴薯參試品種的豐產性和穩定性提供了直觀、有效的手段,為馬鈴薯新品種的鑒定與推廣提供了科學依據。
    播期和密度對白銀沿黃灌區冬小麥產量的影響
                                                                                                                   
    [摘要] (2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探尋白銀沿黃灌區不同播期與密度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采用播期與密度的飽和D最優設計,分析了不同播期與密度處理下冬小麥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的特點。試驗表明,隨著播期的推遲,小麥產量降低;在一定范圍內,通過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小麥成穗數,進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小麥產量在6300 kg?hm-2以上時,兩因素95%的置信區間x1為-0.8559~0.0547,x2為-0.2754~0.6728,相應的播期在9月17日至9月29日,密度為231.52 kg?hm-2至338.19 kg?hm-2范圍內效果為佳。
    酵母菌發酵制作梨果酒的工藝初探
                                                                                                                   
    [摘要] (5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選取安徽碭山酥梨為研究材料,分別以安琪果酒酵母、安琪白酒酵母、帝伯仕降酸酵母為菌種,對梨汁的裝液量、pH值、加糖量等發酵條件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恒溫25℃,發酵天數16 d 的條件下,采用安琪白酒酵母,裝液量為40%,加糖量為20%,pH值為5時,制作的梨果酒透明度好,口感甘醇,具有獨特的梨香味。最終制成的梨果酒糖度為8.7 %、酒精度為12.8%。
    基于農業廢棄物的蔬菜栽培基質配方篩選研究
                                                                                                                   
    [摘要] (2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玉米秸稈和牛糞是甘肅祁連山地區主要農業廢棄物,基質化利用是其實現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將玉米秸稈、牛糞腐熟與河沙、蛭石、珍珠巖和凹凸棒等物料復配成栽培基質,通過番茄盆栽試驗,綜合分析篩選出適宜番茄生長、提高產量和效益的基質配方,該配方可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戈壁農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春小麥新品種酒春10號選育報告
                                                                                                                   
    [摘要] (3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酒春10號是以0777F1為母本,巴豐5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優質高產春小麥新品種。2016-2017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產量7898.4 kg/hm2,較對照寧春4號增產6.56%。2018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8186.6 kg/hm2,較對照寧春4號增產4.29%。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4.7%,濕面筋30.5%(以14%水分計),Zeleny沉淀值33.0ml,面團形成時間7.3min,穩定時間6.3min。適宜在甘肅酒泉、張掖、武威、白銀等生態條件相類似區域種植。
    播期和密度對白銀沿黃灌區冬小麥產量的影響
                                                                                                                   
    [摘要] (2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探尋白銀沿黃灌區不同播期與密度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采用播期與密度飽和D最優設計,分析了不同播期與密度處理下冬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特點。結果表明,隨著播期的推遲,小麥的產量降低;在一定范圍內,通過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小麥成穗數,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小麥產量在6300 kg?hm-2以上時,兩因素95%的置信區間x1為-0.8559~0.0547,x2為-0.2754~0.6728,相應的播期在9月17日至9月29日,密度為231.52 kg?hm-2至338.19 kg?hm-2范圍內效果為佳。
    玉米秸稈飼用品質調控研究
                                                                                                                   
    [摘要] (2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玉米籽粒是畜禽主要的能量飼料,玉米秸稈是反芻動物主要的粗飼料,玉米被稱為“飼料之王”,是畜牧業發展主要的飼料資源保障。本文從品種、農藝措施和加工處理等對玉米秸稈飼用品質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綜述,為玉米秸稈飼用品質的調控和提高提供參考。
    甘肅旱地春小麥育種的組合配制及后代選擇
                                                                                                                   
    [摘要] (3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不同移栽方式對黃芪的影響
                                                                                                                   
    [摘要] (5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積極探索傳統栽培模式替代技術,切實改進黃芪在成藥栽培過程中存在的栽苗慢、用工多、管理不便等問題,進一步探索黃芪標準化、機械化栽培和產業化發展新模式,提高黃芪的產量和質量,特設計此項黃芪試驗研究工作方案,請參考組織實施。
    不同冬小麥品種萌發期抗旱性評價
                                                                                                                   
    [摘要] (4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10個不同抗旱性差異的小麥品種為材料,利用不同濃度PEG進行脅迫處理,分析了冬小麥胚芽長度、胚根數、胚根長度、芽鞘長度四個生長指標,評價了不同冬小麥品種的抗旱性能。結果表明,用于冬小麥萌發期抗旱性鑒定的PEG濃度首先應選擇25%條件,依據致死程度確定出具有明顯抗旱性差異的品種。然后在20%濃度的脅迫下,根據各生長指標來綜合分析品種的抗旱性差異。各生長指標對干旱環境的敏感性由強到弱為胚芽鞘長度>胚根長度>胚根數>胚芽長度,表明胚芽鞘長度可作為萌發期抗旱性最佳鑒定指標。與對照相比,隴鑒19、隴鑒196、西峰20、隴鑒127四個品種在25%PEG濃度下未發生致死,且在20%脅迫下胚根數、胚根長、胚芽鞘、胚芽長的變幅較小。因此,這四個品種抗旱性能強,為適宜的耐旱品種。
    三種野生百合在榆中地區引種的適應性研究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三種野生百合(蘭州百合、大花卷丹、王百合)為試材,對其在蘭州榆中地區的適應性進行研究,系統觀測其三種野生百合的物候期、生物學特性,以期為蘭州百合種質資源創新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三個野生百合新品種均能適應榆中地區的環境條件,但其生長周期存在顯著差異,其分布于174-226d之間,平均為198.3d;同時,生物學特征存在較大差異。其中,王百合具有花型大、柱頭長、植株高、莖粗、葉多等優點;大花卷丹花型、花形等花性狀與王百合相似,但自身結實率較高,采收后產量增長率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品種;蘭州百合具有花型小、柱頭短、采后母籽個數多等特點,但母籽周徑顯著小于大花卷丹。
    甘肅小隴山林區落葉松人工林主要有害生物及綜合防治措施*
                                                                                                                   
    [摘要] (3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對甘肅小隴山林區落葉松人工林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及危害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林業有害生物7種。小隴山林區落葉松人工林危害較嚴重林業有害生物有落葉松早期落葉病(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 Ito.Sato et Oda.S)、落葉松枯梢?。跙otryosphearia laricina (K.Sawada)]、落葉松葉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Hartig)]和落葉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lot),根據它們發生與危害特點,提出了綜合防治措施。
    河西走廊地區戈壁“口”形磚墻體日光溫室建造技術
                                                                                                                   
    [摘要] (3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根據河西走廊戈壁地區日光溫室發展實際,設計建造了“口”形磚墻體結構日光溫室,該種結構日光溫室具有就地取材、建造成本低、安全性能優、結構空間大、蓄熱保溫性能好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288份玉米種質資源抗普通銹病鑒定與評價
                                                                                                                   
    [摘要] (3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明確288份玉米農家種和自交系對普通銹病的抗性差異,本研究于2018年在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榆中園藝場通過田間自然感病的方法對其進行了抗性鑒定。結果表明,參試的288份種質資源中,未發現高抗(HR)材料;表現抗病(R)的材料有33份,占11.5%;表現中抗(MR)的材料有95份,占33.0%;其余116份和44份表現感(S)和高感(HS),各占供鑒材料的40.3%和15.3%。對普通銹病表現中抗及以上的農家種有34 份,占供試農家種的 44.7%;表現中抗及以上的自交系有94 份,占供試自交系的44.3%。該鑒定結果可為抗銹病育種提供抗源材料。
    崆峒區10個玉米新品種對比試驗初報
                                                                                                                   
    [摘要] (4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當前崆峒區玉米備案銷售種子品種近200個,生產上主推品種不突出,優勢不明顯。在崆峒區開展玉米新品種對比試驗,通過對生育期、抗病性、抗倒伏和產量等進行觀察,經兩年試驗得出玉源7879、先玉1321、峰單189、富友968綜合性狀良好,可做為崆峒區同等條件下海拔1400 m以下區域主推品種。
    甘肅小隴山林區落葉松人工林主要有害生物及綜合防治措施*
                                                                                                                   
    [摘要] (3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對甘肅小隴山林區落葉松人工林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及危害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林業有害生物7種。小隴山林區落葉松人工林危害較嚴重林業有害生物有落葉松早期落葉病、落葉松枯梢病、落葉松葉蜂和落葉松球蚜,根據它們發生與危害特點,提出了綜合防治措施。
    鹽堿地不同栽植方式對枸杞幼苗的影響
                                                                                                                   
    [摘要] (4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探究柴達木盆地地區適宜枸杞幼苗生長發育的栽植方式以及這些栽植方式對當地土壤鹽堿性及酸堿性的影響。對栽植枸杞幼苗的土壤進行了地下30cm處鋪地膜及稻草采用30cm處鋪地膜、30cm處鋪稻草、溝壑栽植及起壟栽植,五種試驗方法,和沒有土壤處理平地栽植作為對照,分別測量0-20cm、20-40cm、40-60cm處土壤的電導率和PH,對于鋪有稻草栽植的枸杞一年后統計每塊試驗田的存活率、新梢量與新梢生長數量,并且測量葉片的吸水能力。結果表明:采用土壤處理的五種方式均可增加枸杞葉片面積,地下30cm鋪地膜及稻草的方式,對枸杞幼苗的成活率只提高了2.2%,而地下只鋪有地膜或者稻草及溝壑栽植或起壟栽植相比于普通栽植方式,能提高15.4%~50.5%;對于溝壑栽植方式更能夠提高枸杞葉片吸收水分的能力;地下30cm處鋪有稻草對淺層土壤的酸堿性的散失有促進作用,而在地下30cm鋪有地膜對深層土壤的酸堿性的散失有促進作用。
    甘肅地區胡麻資源脂肪及脂肪酸酸組成分析1
                                                                                                                   
    [摘要] (3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深入了解甘肅地區不同胡麻品種資源的脂肪及脂肪酸組分現狀,為優良胡麻品種選育和種質創新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利用氣相色譜法、索氏提取法對甘肅地區43份胡麻資源粗脂肪和脂肪酸組份結果進行變異分析。粗脂肪含量的變異范圍為33.46%~416.80%,平均含量為207.72 g/kg,變異系數為86.96%。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分別為5.86%、4.98%、27.28%、14.48%和47.83%。各指標變異系數的變化范圍為11.55 %~98.10%。其中硬脂酸的變異系數最大,亞麻酸的變異系數最小。結果表明,43份胡麻樣品的資源特色明顯、可作為高脂肪、高亞麻酸資源進行研究,為甘肅省胡麻特色油脂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良種選育提供科學依據。
    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對黨參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摘要] (2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針對定西市黨參生產大量施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和黨參品質下降等問題,通過大田實驗,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對黨參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對黨參一等品和二等品有顯著影響,在同一密度的條件下,隨著施氮量的增加黨參一等品和二等品顯著增加,當施氮量達到120 kg.hm-2時,一等品和二等品比例最大,繼續增加施氮量黨參一等品和二等品所占比例不再增加甚至減小,同樣,黨參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隨著施氮量的增加,當施氮量達到120 kg.hm-2達到最大值;不同密度之間相比,黨參一等品和二等品所占比例、產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隨著密度增加呈單封趨勢變化,在80萬株?hm-2時都達到最大值。終上所述,在定西市,施氮量為120 kg.hm-2,密度為80萬株?hm-2是最佳黨參種植組合。
    氧化鋅在動物生產中的作用和應用研究
                                                                                                                   
    [摘要] (7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鋅是動物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對于動物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高劑量氧化鋅對于幼齡動物生產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增加采食量,促進營養物質消化吸收,保護腸上皮屏障,影響腸道菌群,通過一系列生理作用可實現抑制幼齡動物腹瀉,提高增重效率。對于禽類來說,氧化鋅同樣可以提高增重效率,提高產蛋品質。針對高劑量氧化鋅對動物的毒副作用和對環境的污染,當前可通過多孔氧化鋅、納米氧化鋅和包被氧化鋅等不同形式來降低氧化鋅的用量,同時又能保證其生理作用。
    酵母菌發酵制作梨果酒的工藝初探
                                                                                                                   
    [摘要] (5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選取安徽碭山酥梨為研究材料,分別以安琪果酒酵母、安琪白酒酵母、帝伯仕降酸酵母為菌種,對梨汁的裝液量、pH值、加糖量等發酵條件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恒溫25℃,發酵天數16 d 的條件下,采用安琪白酒酵母,裝液量為40%,加糖量為20%,pH值為5時,制作的梨果酒透明度好,口感甘醇,具有獨特的梨香味。最終制成的梨果酒糖度為8.7 %、酒精度為12.8%。
    響應面法優化蕨麻多糖超聲輔助提取工藝研究蕨麻多糖;
                                                                                                                   
    [摘要] (2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甘南野生蕨麻為原料,采用響應面法對超聲波輔助提取蕨麻多糖工藝進行優化。結果表明:甘南野生蕨麻多糖超聲波輔助最佳工藝條件:超聲時間60 min、超聲溫度70℃、超聲波功率200 W、料液比1:10(g/mL),提取率可達7.365%,工藝簡單穩定。
    苦蕎新品種定苦蕎2號選育報告
                                                                                                                   
    [摘要] (4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定苦蕎2號是以鎮巴苦蕎為親本經系統選育而成,中早熟,生育日數97d,株高121.7cm,主莖分枝6.1個,主莖節數16.3節,株型緊湊,籽粒長錐形、灰黑色,單株粒重3.0g,千粒重18.0g,含粗淀粉57.60%,粗脂肪2.48%,蛋白質11.7%,水分9.18g/100g,總黃酮2.94g/100g??购?、抗褐斑病及輪紋病、豐產穩產性好,適宜在干旱、半干旱海拔1800~2400m及其同類地區推廣種植。
    甘肅省張家川縣特色作物烏龍頭的營養成分分析
                                                                                                                   
    [摘要] (8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烏龍頭作為張家川縣的特色野菜,營養豐富且味美醇厚,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近年來已經開始進行人工培育。為深入了解烏龍頭的營養價值,科學優化當地居民飲食結構,保護和開發當地烏龍頭資源提供理論依據,采用國家標準方法對烏龍頭中的營養成分和有益礦質元素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表明:烏龍頭具有高蛋白低糖的特點,同時蘊含豐富的皂苷和多糖,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不同地區的烏龍頭具有可比性,張家川縣的烏龍頭中的蛋白質、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與其他地區的相差不大,但鈣和鐵元素的含量明顯更高。在與其他野菜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張家川烏龍頭中蛋白質、皂苷和多糖含量相對較為豐富,脂肪、氨基酸、鋅和鐵元素含量在野菜中處于中等水平,但可溶性糖和鈣含量相對較低。
    不同覆膜穴播種植方式對谷子和糜子作物生長期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摘要] (4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目的】通過研究不同微膜穴播種植模式生長量、生長曲線、葉面積、主要農藝性狀,耗水特征與產量關系,以期為寧南旱區谷子和糜子覆膜穴播高效種植提供理論依據。【方法】建立了5種覆膜穴播模式:滲水微膜、普通微膜、降解微膜、壟上覆膜+溝內穴播、不覆膜穴播作為對照。采用田區定位試驗、定期測定和室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窘Y果】谷子和糜子增產效果依次為:滲水微膜>普通微膜>壟上覆膜+溝內穴播>降解微膜>不覆蓋穴播(CK)。谷子和糜子覆膜穴播種植葉面積指數(LAI)分別較CK增加20.6-51.7%和1.9-2.6倍,增產48.4-66.5%和53.7-71.2%,水分利用效率(WUE)提升58.1-80.6%和32.3-56.3%,多增加土壤有效水儲水量55-70mm和26.1-45.2mm?!窘Y論】在干旱半干旱區干旱脅迫環境下采用滲水微膜穴播,壟上覆膜+溝內穴播,是實現高產高效種植最佳方式。
    甘肅特色馬鈴薯烤饃的營養成分分析
                                                                                                                   
    [摘要] (6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烤饃是中國最具地域特色的傳統主食之一,也是西北人民最熟悉的食品之一。本文分析了馬鈴薯烤饃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并與傳統小麥烤饃進行比較,評價其營養價值。結果表明:馬鈴薯烤饃的能量和脂肪低于小麥烤饃,總膳食纖維、維生素、氨基酸以及礦物質含量均高于小麥烤饃。因此,馬鈴薯烤饃的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可豐富人們日常主食種類。
    蘭州百合營養品質分析評價
                                                                                                                   
    [摘要] (4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通過對蘭州百合的可食部、橫徑、鱗莖單重等感官品質,以及可溶性糖、灰分、纖維、蛋白等基本營養品質的分析測定。結果表明:蘭州百合的橫徑和鱗莖單重呈現整體下降的趨勢,可溶性糖呈現上升的趨勢,粗纖維也呈現增高趨勢;蘭州百合中可溶性糖、粗灰分、粗蛋白的平均含量分別比文獻記載的其他食用百合高236.2%、58.72%、35.8%,而粗纖維比文獻記載的降低了34.9%。蘭州百合作為食用甜百合品種與現行標準、其他品種和文獻資料數據對比,其代表食用風味和口感的品質指標均明顯優于參試品種及文獻記載。
    百合干中二氧化硫本底值研究
                                                                                                                   
    [摘要] (4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通過采集百合生產廠家的百合干產品,以及實驗室采集鮮百合并模擬百合干生產加工過程,采用凱氏蒸餾-滴定法測定樣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結果顯示:百合干中都含有二氧化硫本底, 根據百合干中二氧化硫含量分布及頻次,建議百合干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本底值范圍為2.22 mg/kg~6.5 mg/kg。
    苦蕎新品種定苦蕎2號選育及特征分析
                                                                                                                   
    [摘要] (3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定苦蕎2號是以鎮巴苦蕎為親本經系統選育而成,中早熟,生育日數97d,株高121.7cm,主莖分枝6.1個,主莖節數16.3節,株型緊湊,籽粒長錐形、灰黑色,單株粒重3.0g,千粒重18.0g,含粗淀粉57.60%,粗脂肪2.48%,蛋白質11.7%,水分9.18g/100g,總黃酮2.94g/100g??购怠⒖购职卟〖拜喖y病、豐產穩產性好,適宜在干旱、半干旱海拔1800~2400m及其同類地區推廣種植。
    西北山旱地正茬架豆套種甘薯高效栽培技術
                                                                                                                   
    [摘要] (6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隴中山旱地全膜雙壟溝地塊進行架豆壟溝點播,脫毒甘薯苗壟面栽植的套種栽培,實現了生育期錯峰,作物群體高矮搭配,充分利用高原氣候區光熱、水肥和空間資源。每667m2架豆平均產量達2500 kg,甘薯平均產量達1800 kg,商品薯率在84%以上,實現了高產、穩產和增收,是隴中高原夏菜產區一種高產高效的農業種植模式,值得同類氣候區種植推廣。
    9個冬小麥品種在通渭縣引種試驗初報
                                                                                                                   
    [摘要] (3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隴中1號為對照引進9個冬小麥品種(系)開展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康莊974、莊浪13號、天選57和隴中7號等4個品種的綜合性狀好,較對照分別增產22.91%、13.47%、12.2%和10.23%.康莊974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最好,適宜在該區域推廣種植,莊浪13號、天選57和隴中7號3個品種可作進一步試驗示范研究。
    木屑基質在西藏脫毒馬鈴薯原原種薯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 (2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摘要:為探索木屑基質在西藏脫毒馬玲薯原原種薯生產中的應用,本試驗通過采用木屑單獨或、羊糞、蛭石等混配方式設置5個不同基質材料進行脫毒馬鈴薯原原種薯生產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木屑、羊糞、蛭石(2:1:1)混配基質生產中,移栽試管苗生物性狀(株高、莖粗、分支數)優于其他基質材料;脫毒馬鈴薯原原種薯薯數最多,單株薯數2.93粒,較其他材料多0.3%-13.7%,小區薯數為310粒,較其他材料多3.9%-10.3%,相對合格率最高。
    N-?;呓z氨酸內酯酶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摘要] (3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了解沼澤紅假單胞菌N-?;呓z氨酸內酯酶的基本結構與生物學功能,試驗采用生物信息學方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該蛋白為穩定的親水性蛋白;定位在細菌的細胞質中;無信號肽結構;二級結構中含有α-螺旋、β-轉角、延伸鏈和無規則卷曲等結構元件;α-螺旋和無規則卷曲對三級結構的穩定和功能發揮具有重要意義;含有6個磷酸化位點;無跨膜結構域;參與細菌群體感應淬滅。
    11個谷子新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灰色關聯度分析與綜合評價
                                                                                                                   
    [摘要] (2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引進的11個谷子新品種為材料,采用滲水微膜覆蓋穴播種植技術,對8個主要農藝性狀進行了灰色關聯度分析,綜合評價了品種的優劣性。結果表明,參試品種主要農藝性狀對產量的關聯度值由大到小依次為穗數、生育期、穗長、穗粒重、穗重、千粒重、株高。通過等權關聯度和加權關聯度分析,結合生長期的抗病性,抗倒伏等抗逆性的指標,篩選出適宜在當地種植推廣的品種為張雜谷13、白良谷和黃金苗,為高產高效種植技術配套提供了科學依據。
    甘藍型春油菜隴油21號選育報告
                                                                                                                   
    [摘要] (3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隴油21號是以青油14為母本、青海大黃為父本的甘藍型春油菜品種。2014-2015年在天祝、山丹、卓尼、合作、渭源5個極早熟春油菜區域試驗點中,平均折合產量為189.79kg/667m2,較對照增產55.58%,增產油籽67.8kg/667m2。隴油21號生育期112天,株高127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數2~5個,單株果數114個左右,角粒數26.95粒,千粒重3.73g,花期集中,株型較矮;含油量(粗脂肪)42.32%,芥酸含量0.26%,硫苷含量14.74μmol/g,品質達到國家雙低標準。適宜在甘肅張掖、武威、甘南、定西等海拔2400m以上春油菜地區種植。
    不同降解地膜在蘋果園應用試驗研究初報
                                                                                                                   
    [摘要] (2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地膜覆蓋具有增溫、保墑等作用,在干旱的甘肅果區被廣泛應用。為了探索果園清潔生產地膜污染治理的策略,以期為降解地膜在果樹上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通過選取不同降解地膜在蘋果園開展降解地膜試驗,以普通農用黑色地膜為對照,引進3種不同顏色的降解地膜,考察不同降解地膜對蘋果樹的增溫保墑效果,試驗結果表明處理B黑色降解膜應用效果與普通PE黑色地膜相當。
    甘肅省梨樹腐爛病發生和防治情況調查
                                                                                                                   
    [摘要] (2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對甘肅省5個梨主產區14個村25個果園的梨樹腐爛病的發生情況及病因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梨樹腐爛病總體發病率高達62.1%,病情指數為34.4。不同產區間差別較大,景泰和張掖的發病株率分別高達92%和80.8%,而靜寧發病率最低為12.6%;隨著樹齡的增大,發病株率提高,5~8年生梨樹發病株率為6%,9~18年樹齡的梨樹株發病率為56%,18~24年樹齡的梨樹株發病率為98%。兩個品種間發病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早酥發病率為59.5%,黃冠梨的發病率高達98%。調查共發現2176個病斑,株平均病斑數為3.5個,病斑分布以分枝為主,發病部位以向陽面居多,病斑類型以重犯病斑為主,分別占調查總數的82.9%、76%、87.2%。日灼或凍傷發病占41.7%,是導致腐爛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甘肅省梨樹腐爛病發生存在普遍性,各產區間的管理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是防治腐爛病的重要措施。
    甘肅榆中尾菜覆土埋壓的生態環境效應初探
                                                                                                                   
    [摘要] (4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過設計尾菜覆土埋壓試驗,為甘肅榆中尾菜高效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提供簡便、快速、經濟可行的技術思路與實現途徑?!痉椒ā繙厥覘l件下盆栽試驗設計包括:(1)中間尾菜層厚10 cm,尾菜上層和下層分別10 cm和30 cm厚黃土;(2)上下層均為20 cm厚黃土;(3)下層保留20 cm厚黃土,中上層尾菜和黃土混合;另設兩個厚度均為50 cm的全尾菜和全黃土對照?!窘Y果】尾菜層上面覆土20 cm可極大地降低氨氣(NH3, < 3.5 mg.m-3)和硫化氫(H2S, < 0.01 mg.m-3)的排放量,尾菜上層和基層的土壤體積含水量同步且緩慢提高至30%-50%,促進土壤庫植物種子萌發和出苗?!窘Y論】尾菜覆土埋壓在降低惡臭氣體排放、促進水分逐步散發和表土層植物生長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應作為低投入、易操作、成效顯著的候選尾菜處理方式開展更多的研究。
    高產優質春小麥新品種武春10號選育報告
                                                                                                                   
    [摘要] (2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武春10號是武威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糧作所以引進種質蘭雜7086為母本,自育種質E64-242為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育而成的高產優質春小麥新品種。2016-2017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區域試驗,2a平均折合產量8018.55kg/hm2,較對照品種寧春4號極顯著增產8.12%。2018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生產試驗,6試點平均折合產量8175.45kg/hm2,較對照寧春4號增產4.15%。武春10號屬春性中熟春小麥品種,生育期101d,株高84cm,千粒重48.1g,穗粒數41粒,容重800g/L。穗長方形,籽粒琥珀色、角質,籽粒粗蛋白質(干基)12.23%,濕面筋31.7%,穩定時間3.8min,面團形成時間5.7min。該品種田間表現熟性適中,株型緊湊,群體優,豐產性和適應性好。適宜在甘肅河西走廊水地春麥區及西北水地春麥區種植。
    休耕地地力培育適宜綠肥作物篩選試驗研究
                                                                                                                   
    [摘要] (3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綠肥種植已成為輪作休耕倒茬重要措施之一,為掌握不同類型綠肥對土壤結構、理化形狀的影響,篩選出適合旱作區綠肥品種,通過田間試驗研究不同綠肥類型(休閑、一年生、兩年生、三年生、多年生)對土壤結構、理化形狀的影響,結果表明,短期內休耕多年生綠肥作物紫花苜蓿作用不明顯,表現為根系發達,改善容重效果好,三年0-40cm容重較初始降低14.3%,較其他處理多降0.43%--7.9%,但總體優勢不明顯,總體以三年生紅豆草為優,周期內干物質產量累計378.64kg、年均126.21kg,較其余處理增產12.85%--95.59%;土壤有機質較初始提高0.167%,較其余處理多提高0.04--0.315%。
    QuEChERS-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香菇中13種農藥殘留
                                                                                                                   
    [摘要] (3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種基于QuEChERS-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GC-MS/MS) 快速檢測香菇中13種農藥殘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香菇樣品經前處理后,氣相色譜分離,多反應離子監測模式(MRM)進行質譜檢測,用外標法定量。結果 13種農藥在 0.01-0.8 μg/mL 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R2均大于0.99。在0.01mg/kg、0.1mg/kg、0.5mg/kg三個添加水平下,回收率范圍為75.4%-110.6%。用重復性限反映精密度,均符合標準GB 23200.113-2018的要求。結論 該方法快速、高效、可靠,適用香菇樣品中的農藥殘留檢驗檢測工作。
    蘭州不同產量水平下紅地球葡萄品質及土壤養分研究
                                                                                                                   
    [摘要] (2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紅地球葡萄為研究對象,分析在蘭州周邊不同產量水平園(3500~4000 kg/畝、2500~3000 kg/畝、1500~2000 kg/畝)中果實品質的差異,及不同土壤深度下土壤的N、P、K、Ca、Mg元素含量差異。結果表明:高產園中果實單粒重和可溶性糖含量顯著高于中產園和低產園的,不同產量水平園中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無顯著性差異。中產園紅地球果實的果面色澤亮度L*高于高產園和低產園的,高產園果實的顏色組分a*/b*最大,高產園果實的色澤飽和度C*最低,三個產量水平園果實的顏色指數CIRG均大于4,其果實顏色均為紅色。20~40cm土壤深度下,三個產量水平園中土壤的N、P、K等元素含量均低于0~20cm和40~60cm深度下的,葡萄根系吸收養分主要集中于此深度,0-20cm土壤深度下,高產園和低產園土壤的N、P和K含量均高于其他土壤深度下的。綜上所述,高產園應適當控產,高產園和低產園的土壤養分表層集聚的現象,應采取適當措施使得養分下潛以便植株吸收。
    山西東北部半干旱區蕎麥高產品種篩選
                                                                                                                   
    [摘要] (5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引進高產品種是提高區域作物產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大田試驗,對山西東北部半干旱區種植的5份苦蕎品種和5份甜蕎品種進行了生態適應性研究。采用多重比較和相關性分析的方法,對參試苦蕎和甜蕎品種的產量和產量構成因子進行了系統分析。結果表明,苦蕎的平均產量為1915.0 kg/hm2,而甜蕎的平均產量為581.8 kg/hm2??嗍w中產量最高的品種為迪苦3號,其產量比KQ 01-02、赤苦蕎1號、赤苦蕎2號和赤苦蕎3號的產量高42.8 % ~ 68.2 %。甜蕎中赤甜蕎1號和赤甜蕎2號的產量水平較高,平均產量比定甜蕎1號、蒙0530和純甜1號高37.8 % ~ 104.4 %。高產量是由單株有效花序數、單花序有效籽粒數、收獲指數及千粒重決定的。增加單株有效花序數、單花序有效籽粒數以及提高收獲指數是苦蕎增產的關鍵,提高收獲指數、增加單花序有效籽粒數和千粒重可以實現甜蕎的高產。綜合分析,在山西東北部半干旱區引進種植苦蕎品種迪苦3號、甜蕎品種赤甜蕎1號和赤甜蕎2號有較高的產量潛力。
    隴南白龍江流域不同海拔油橄欖生長指標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差異
                                                                                                                   
    [摘要] (3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分析白龍江流域不同海拔油橄欖生長指標對氣候變化響應的差異,為油橄欖最佳生長海拔和生產區域布局選擇提供參考依據。以白龍江流域不同海拔的油橄欖園為實驗材料,基于樣地調查方法,通過分析海拔對油橄欖園氣候特征和油橄欖株高、基徑和冠幅的影響,闡述不同海拔油橄欖生長指標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差異。隴南白龍江流域油橄欖的株高、基徑和冠幅在海拔960~1083 m范圍內隨著海拔的升高均降低, 不同海拔間呈顯著(p<0.05)或極顯著性差異差異(p<0.01);橄欖園內空氣濕度、露點溫度、氣溫均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溫度露點差隨海拔升高而升高,和空氣濕度呈負相關關系;各海拔油橄欖基徑與空氣濕度均呈正相關。海拔通過影響氣溫、空氣濕度、土壤溫度等氣象因素影響了油橄欖的生長發育。
    桔??泣h參根腐病防控新農藥篩選研究
                                                                                                                   
    [摘要] (3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摘要 通過本項田間試驗與觀測分析,篩選出黨參根腐病綠色防治的新農藥及合理施用技術。結果表明,在黨參根腐病防治中施用新型農藥“精甲嘧菌酯”5kg/畝、拌細土50kg、基施于栽植溝的處理對根病的防治效果較好:防效為71.9%,產量較不施農藥的對照增產18.5%,可信度檢驗增產效果達極顯著水平。建議在黨參根病防治技術中應用推廣。
    摘心對“醉人香”葡萄果實品質和果穗的影響
                                                                                                                   
    [摘要] (3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提高“醉人香”葡萄的果實品質及產量,對‘醉人香’結果枝進行花前不同程度摘心和不同時期摘心處理。結果表明:花前留4片葉摘心和花前摘心,穗長、穗重、單粒重、單穗粒數、果實縱徑、果實橫徑均表現較好?;ㄇ傲?葉摘心,總酸低、含糖高、Vc含量高、總糖高?;ㄇ罢?提高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對總糖含量無顯著影響。因此,可確定“醉人香”花前留4片葉摘心和花前摘心較合理。
    舟曲縣烏龍頭栽培技術及產業培育建議
                                                                                                                   
    [摘要] (3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舟曲縣屬甘肅省深度貧困縣,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后,持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對當地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意義重大。本文結合扶貧項目實施,分析了舟曲縣發展富民產業的必要性及烏龍頭產業培育的可行性,總結提出了舟曲縣烏龍頭栽培技術要點和烏龍頭產業培育發展建議。
    施肥對旱地胡麻氮素養分積累分配及利用的影響
                                                                                                                   
    [摘要] (3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探明胡麻植株氮素營養積累轉運和分配規律,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在田間試驗條件下,研究了三種不同施氮水平(N0:0kg.hm-2; N1: 75 kg.hm-2; N2: 150 kg.hm-2)下旱地胡麻氮素養分吸收運轉分配規律。結果表明,各施氮水平下,胡麻植株氮素累積量隨生育時期的推進逐漸增加,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時期的最佳施氮量不同。氮素積累量的積累速率在整個生育過程中樅形期-現蕾期達到了最大2.22~2.80 kg.d-1.hm-2,積累量也在這一段時期最多40.02-56.07 kg.hm-2。在N1水平下旱地胡麻籽粒產量達到了最大值1028 kg.hm-2,相應的在這一時期氮素利用率、氮素轉運率、轉運氮素對籽粒貢獻率也達到了最大。在N2水平時總氮素積累量達到了最大值165.01 kg.hm-2。說明施氮肥有利于增強胡麻植株氮素積累能力,有利于各時期氮素積累量的增加。并且,在N2處理下,氮素的積累量最高,高于N2、N0處理,表明在高施氮水平下有利于氮素積累對籽粒產量反而不利。本實驗條件下,75kg.hm-2是有利胡麻高產的適宜施氮量,可供參考施肥。
    不同磷肥水平對胡麻干物質積累、磷素吸收與利用的影響
                                                                                                                   
    [摘要] (3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明確胡麻品種對磷肥梯度的響應,完善胡麻平衡施肥技術,以輪選2號(V1)和定亞22號(V2)為供試品種,研究了不同磷肥水平下(P0:0 kg P2O5 hm-2,P1:45 kg P2O5 hm-2,P2:90 kg P2O5 hm-2和P3:135 kg P2O5 hm-2)各器官干物質積累、籽粒產量以及磷肥農學利用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現蕾期,V1P3處理莖、葉和蕾的干物質積累量均較高,而V2P1處理其蕾干物質積累量較高,但其莖、葉干物質積累量較低。盛花期,V1品種下中磷處理、V2品種下高磷和低磷處理均具有顯著提高胡麻各器官干物質積累量的優勢。成熟期,V1P2處理有利于莖干物質量的積累,磷對胡麻成熟期葉片干物質積累量影響不顯著,高磷處理抑制了胡麻蒴果干物質的積累。高磷和中磷處理對兩個品種的莖干物質轉運量均具有促進作用,不施磷處理不利于莖干物質轉運。V2P1處理使胡麻莖稈磷含量在盛花期增加,而在成熟期降低,從而增加了莖稈的磷素轉運量,同時V2P1處理顯著提高了胡麻磷肥利用率,使其籽粒產量提高。綜合考慮干物質積累量、籽粒產量、磷肥農學利用率及環境污染等因素,當地胡麻種植品種應選V2品種,施磷量確定為45 kg.hm -2為宜。
    辣椒新品種甘科3號的選育
                                                                                                                   
    [摘要] (3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甘科3號是以自交系P0630為母本,自交系P0637為父本組培而成的辣椒雜交一代新品種。早熟,定植到初次采收期約40天左右。植株長勢中庸,株型直立緊湊,株高75-80cm,株幅55cm。葉片深綠色,花密生。果實羊角形,果實基部有皺褶,果長25-28cm,果肩寬3.5-4cm,果肉厚3.5mm,單果重75g。果面光澤度好,耐儲運。單株結果數25個,結果集中,前期產量高,豐產性好。辣味淡,肉質細嫩,鮮食口感好,品質優良,中抗辣椒疫病。適宜甘肅蘭州市、平涼市、甘谷縣、甘州區、涼州區、臨洮縣及同類生態區保護地種植。
    鮮食甜玉米新品種雙色1424的選育
                                                                                                                   
    [摘要] (2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鮮食甜玉米雙色1424是2012年在甘肅省酒泉市以黃甜3148為母本,白甜2110為父本配制的鮮食玉米一代雜交種,該品種幼苗生長健壯,株型半緊湊,平均株高209.5cm,平均穗位高77.5cm,果穗筒型,穗軸白色,籽粒黃白相間,生育期90.5天左右。一般每667m2鮮果穗產量962kg左右,抗倒性強,籽粒鮮食口感甜香脆嫩,風味佳。該品種高感絲黑穗?。℉S,病株率為55.6%),中抗瘤黑粉?。∕R,病株率為17.4%),適宜在甘肅河西(酒泉、張掖、武威)、中東部地區及相似生態區域推廣種植。
    引進谷子新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灰色關聯度分析與綜合評價
                                                                                                                   
    [摘要] (3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以引進的11個谷子新品種為材料,全部采用滲水地膜穴播種植技術,其對參試品種的8個主要農藝性狀進行了灰色關聯度分析,綜合評價了品種的優劣性。主要農藝性狀對產量的關聯度值排序依次為:穗數、生育期、穗長、穗粒重、穗重、千粒重和株高。通過等權關聯度和加權關聯度分析,結合生長期的抗病性,抗倒伏等抗逆性的指標,篩選出適宜在當地種植推廣的品種為張雜谷13、白良谷和黃金苗,并提出谷子作物高效利用降水資源的配套技術。
    甘肅省大麥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
                                                                                                                   
    [摘要] (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通過總結國內外大麥產業發展現狀,結合甘肅省大麥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甘肅省大麥產業發展的優勢以及存在的機械化水平低、優質高產標準化技術低、產業化水平低等問題,并從培育推廣優良大麥品種、加強栽培技術研究、構架良好供銷體系等方面提出了促進甘肅省大麥產業發展、助力農民脫貧增收的有效途徑。
    齊恩芳1,2*,賈小霞1,2,劉石1,2,陳曉艷3,黃偉1,2,劉世海4
                                                                                                                   
    [摘要] (3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馬鈴薯品種隴薯11號試管薯為受體材料,通過農桿菌介導法,將PVX、PVS、PVY 和 PLRV 4種病毒CP融合基因導入馬鈴薯,并對影響遺傳轉化的因素進行了優化。結果表明,薯片分化和生根階段的選擇壓分別為Kan 50mg.L-1和75mg.L-1,薯片分化和生根階段有效抑菌濃度分別為Cb500 mg/L和200 mg/L,農桿菌活化時間為4.5h、侵染時間為7min、共培養時間為2d時利于遺傳轉化。通過該體系將4種病毒CP融合基因導入馬鈴薯中,獲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轉化植株,經PCR檢測,外源基因已導入馬鈴薯基因組中。
    中早熟玉米雜交種青玉5號選育研究
                                                                                                                   
    [摘要] (4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青玉5號是青海省農林科學院、甘肅和恒農業技術有限公司和青海鑫農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選育的玉米雜交種,雜交組合H280×H209。青玉5號品種2015-2017年參加青海省早熟玉米品種中間試驗,2015-2016年區域試驗中平均產量12172.8kg.hm-2,比對照增產18.12%;2017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10673.9kg.hm-2,比對照增產5.51%。該品種具有豐產性好、品質優、抗逆性好、適應性廣等優點。
    旱地豌豆新品種定豌10號選育報告
                                                                                                                   
    [摘要] (2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旱地豌豆新品種定豌10號以S9107為母本,草原31號為父本,采用有性雜交技術和系譜選育法選育而成。在2012-2014年多點試驗中,3a 15點(次)折合平均產量2077.5kg/hm2,較對照品種定豌4號增產12.88%,產量表現穩定、高產。平均株高74.5cm,主莖節數13.7節,單株有效莢數4.24個,單莢粒數3.86粒,百粒重21.2g。從出苗到成熟90天左右。干籽粒粗蛋白含量26.00%,賴氨酸含量1.29%,粗淀粉含量54.50%??购?、耐根腐病、豐產穩產性好,適宜在甘肅定西、會寧、甘南、天祝年降水300mm以上,海拔2700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生態區及其同類地區春季種植。
    EMS誘變產生谷子突變體的技術規程
                                                                                                                   
    [摘要] (3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根據近年試驗數據,編制了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fonate,EMS)誘變產生谷子突變體的技術規程。規程規定了EMS誘變谷子的種子處理、藥品配置、播前準備、播種要求、田間管理、不同生長階段誘變處理、收獲選擇等技術要求,可為后期谷子抗病突變體庫的構建及優良品種的篩選提供技術支持。
    天然草地退化綜合修復技術規程
                                                                                                                   
    [摘要] (4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規范了天然草地退化綜合修復的原則、草地退化的診斷、近自然修復及人工促進修復關鍵技術,使用該技術方案可以改善草地土壤質量、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優質牧草的生長,提高草地的生態價值和生產價值,對于天然草地退化的修復具有指導意義。
    抗條銹冬小麥新品種天選67號選育報告
                                                                                                                   
    [摘要] (3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抗條銹冬小麥新品種天選67號是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CP20-38-4-3-2作母本天選54號作父本雜交,歷時12年(2009-2019年)選育而成。2020年3月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天選67號。該品種具有抗病、高產穩產、成熟落黃好、適應性強等特點。適宜在甘肅省天水市渭河流域川道地區,隴南市成縣、徽縣等同類生態區種植。
    基于“活字格”的農業科研數據采集管理系統開發
                                                                                                                   
    [摘要] (3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農業科學試驗具有試驗周期長、復雜度高、數據量大等特點,如何高效地完成對試驗數據的收集、記載、整理、統計、分析、存儲,降低錯誤率,對提高農業科學試驗工作效率和結論的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本系統利用先進的數據庫和移動互聯技術,以“活字格Web應用生成器”為開發平臺,建立完整統一的農業科學試驗數據存儲與管理系統。同時,面向各類農業田間、室內試驗,根據不同的試驗目的和需求靈活定制,提供數據錄入、維護、數據檢索、數據統計及分析等相關應用解決方案。
    石膏基鹽堿土調理劑在河西地區飼料玉米種植上的應用試驗
                                                                                                                   
    [摘要] (1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促進河西走廊地區鹽堿土土地資源的改良和高效利用,本試驗利用石膏基鹽堿土調理劑作為改良劑,設置了0 kg/hm2、9000 kg/hm2、 18000 kg/hm2和27000 kg/hm2共4個不同梯度的施用量,研究石膏基鹽堿土調理劑對飼料玉米產量、土壤pH和全鹽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石膏基鹽堿土調理劑在9000 kg /hm2、18000 kg/hm2和27000 kg/hm2的施用量下均顯著降低了河西走廊鹽堿土土壤pH值,但只有9000kg/hm2處理降低了土壤全鹽含量。而在玉米生物產量方面,9000 kg/hm2、 18000 kg/hm2和27000 kg/hm2的石膏基鹽堿土調理劑顯著增加了玉米生物產量,其中9000 kg/hm2處理最優。因此,為改良河西走廊鹽堿土及增加飼料玉米產量,每年施用石膏基鹽堿土調理劑以9000kg/hm2為宜。
    環縣玉米、冬小麥、大豆秸稈帶狀覆蓋輪作栽培技術規程
                                                                                                                   
    [摘要] (2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秸稈帶狀覆蓋技術是一種利用秸稈局部覆蓋,抗旱保墑的作物種植新技術,為地膜減量使用、秸稈還田尋求出了一條簡單、適用、環保的新途徑。2017年入選農業部100項農業主推技術。最大的優勢是一年覆蓋,三年種植,實行輪作和局部休耕相結合,培肥土壤,提升地力水平;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地微環境,從而提高產量、增加收益。
    莜麥寬幅勻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
                                                                                                                   
    [摘要] (4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試驗研究與示范推廣的基礎上,編制了“莜麥寬幅勻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本規程引用糧食作物種子、農作物種子貯藏、耕地質量標準、農藥安全使用規范、肥料合理使用準則以及有機肥料等規范性文件,規定了甘肅省莜麥寬幅勻播栽培技術的寬幅勻播、寬幅勻播機以及莜麥等術語和定義,選地整地、土壤處理、配方施肥以及種子準備等播前準備,播種機具選擇、播種期、播種規格、播種量和密度以及播后鎮壓等播種環節,苗期管理、中耕除草、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收獲與貯藏等技術要求以及甘肅省寬幅勻播莜麥適宜的種植區域范圍。
    隴東旱塬開展夏播(復種)馬鈴薯生產的建議
                                                                                                                   
    [摘要] (3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闡述了甘肅馬鈴薯生產現狀及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存在的困難及問題。分析了隴東地區發展夏播(復種)馬鈴薯氣候條件及優勢。提出了開展夏播(復種)馬鈴薯生產的發展思路和保障措施。
    隴東旱塬冬小麥化肥減施有機替代技術規范
                                                                                                                   
    [摘要] (3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從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秸稈還田、麥后復種綠肥等方面規范了隴東旱塬冬小麥化肥減施有機替代技術規程
    抗條銹豐產冬小麥新品種天選66號選育報告
                                                                                                                   
    [摘要] (4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冬小麥新品種天選66號是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小麥抗銹育種中心以S98514-1-2為母本, 貴35選19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采用系譜法經連續9a的定向選擇而成,在2015-2016年、2016-2017年甘肅省隴南片區域試驗2a區試中折合產量6628.80 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3.25%。該品種株高78.20cm左右,穗長平均7.90cm,千粒重44.55g,容重811.00g/L,粗蛋白(干基)13.26%,降落數值233s,濕面筋(以14%水分計)28.60%,粉質質量指數101mm,評價值57,硬度69.80,小麥粉灰分0.47%。經接種鑒定,該品種苗期對條銹混合菌表現中抗,成株期對條銹菌供試菌系條34號表現中抗,對條中32號、條中33號、中4-1、 G22-14、G22其他和混合菌表現免疫。轉基因檢測結果為陰性。主要適應于天水市和隴南市的川區種植。
    鈣和一氧化氮對“西伯利亞”百合切花保鮮效果的影響
                                                                                                                   
    [摘要] (4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實驗以“西伯利亞”百合切花為實驗材料,測定了瓶插壽命、花徑、花枝吸水量、鮮重變化率、葉片相對含水量等生長品質參數,研究切花在不同階段的最佳保鮮配方和保鮮機理,探討含有單一化學成分的保鮮劑以及兩種保鮮劑交互作用對“西伯利亞”百合切花保鮮效果的影響,并討論不同保鮮劑之間保鮮效果的差異。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種類保鮮劑對切花百合瓶插壽命影響不同,并且能夠顯著延長百合切花的瓶插壽命。其中以0.05%乙酸鈣的效果最好,明顯增加切花鮮重、葉片相對含水量、鮮重變化率等,改善百合切花的外觀品質,從而延緩衰老,延長切花壽命。
    甘肅省農村科普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摘要] (5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我國鄉村發展正處于大變革、大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民科學素質水平將直接影響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進程。農民的農業科技技能和科學素質的偏低,已經成為影響甘肅省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針對甘肅省農民科學素質提升的瓶頸,研究提出符合新時代農村科普需求的長效內生動力和體制機制,從而加快提升農民科學素質,真正解決甘肅省“三農”的關鍵問題,實現新時代現代農業、農村文化、新型職業農民等持續健康發展。
    豬糞有機肥施用對土壤和辣椒Cd和Pb積累的影響
                                                                                                                   
    [摘要] (4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研究采用田間隨機區組試驗設計,研究了不同用量(0、15、30、45和60 t /hm2)豬糞有機肥施用對辣椒不同生育時期土壤和辣椒各器官(根、莖、葉和果實)重金屬全Cd和全Pb積累的影響。結果表明:土壤重金屬全Cd和全Pb的含量隨著豬糞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隨著辣椒生長發育時期的進行有所下降。土壤中全Cd和全Pb的含量最大分別為0.3603 mg/kg和29.11 mg/kg,均未超過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15618-2018)。在相同豬糞施用量條件下,辣椒根和莖中全Cd和全Pb含量隨著生育期的進行而增加,各器官中Cd和Pb的含量分布為根﹥葉﹥莖﹥果實。辣椒果實中全Cd的含量在0.0233~0.0490 mg/kg,全Pb的含量在0.0627~0.0865 mg/kg,但均未超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可以安全食用??梢哉J為,雖然豬糞有機肥的施用導致了土壤Cd和Pb的積累,但對辣椒各器官影響較小。辣椒根對重金屬的富集能力大小為Cd﹥Pb,說明Cd更容易從土壤向辣椒中轉移,對辣椒造成的危害可能會更大。
    夜溫對辣椒幼苗葉片光合色素的影響
                                                                                                                   
    [摘要] (3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試驗以隴椒2號辣椒為試材,應用人工氣候箱調控夜溫,在晝溫28℃下,分別研究了不同夜溫(8℃、12℃、16℃、20℃)處理對辣椒幼苗葉片光合色素的影響。結果表明: 不同夜溫下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不同,隨處理溫度的增加,葉綠素總量逐漸增加,處理14天后,20℃夜溫下葉綠素的總量明顯高于其它夜溫處理,分別較8℃、12℃、16℃夜溫處理提高了8.9mg/L、6.7 mg/L、5.1 mg/L;20℃夜溫下類胡蘿卜素的含量較高,分別較8℃、12℃、16℃夜溫下增加1.6 mg/L、0.4 mg/L、0.3 mg/L;說明20℃夜溫下,更有利辣椒幼苗葉片光合色素的增加。
    兩種蘋果砧木對中度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
                                                                                                                   
    [摘要] (2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兩年生蘋果砧木‘山定子’與‘隴東海棠’盆栽幼苗為試驗材料,研究了正常供水與中度干旱脅迫對砧木葉片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離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干旱脅迫時間延長,兩種砧木的丙二醛、可溶性糖、游離脯氨酸和過氧化物酶活性持續上升,且整個脅迫過程中兩個品種間差異顯著;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則不斷降低,且于第7d后兩個品種間差異顯著。中度干旱脅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于脅迫第7d達到最大值,隨后不斷下降,表明兩種砧木前期對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較高,隨脅迫時間加長其抗氧化能力減弱。綜合分析認為,蘋果砧木‘山定子’抗旱能力強于‘隴東海棠’。
    有機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對馬鈴薯產量和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摘要] (3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探討定西地區有機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的適宜比例,提高馬鈴薯塊莖產量,減少化肥施用量,進行了有機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對馬鈴薯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施用有機肥能夠顯著提高馬鈴薯地上部生物量和塊莖產量,與對照相比,有機肥氮替代化肥氮10%、20%、30%和40%整株干物質分別增加70.65%、75.84%、88.22%和71.47%,塊莖產量分別增加44.17%、50.28%、59.99%和45.94%,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單薯重量的變化是導致塊莖產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綜上所述,施用有機肥能夠顯著提高馬鈴薯生物量和塊莖產量,因此30%有機肥氮替代化肥氮是適合定西地區馬鈴薯生產的最佳比例。
    不同營養液濃度對溫室番茄糖、酸成分構成及含量的影響
                                                                                                                   
    [摘要] (3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研究不同營養液濃度對番茄果實品質的影響。以“184”和“粉太郎”番茄為試材,甘肅農業大學植物營養液配方B為對照,設定三個不同濃度的營養液水平(分別為營養液濃度為對照的130%;營養液濃度為對照的150%;營養液濃度為對照的200%)處理。測定成熟番茄果實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檸檬酸、蘋果酸、草酸的含量,并計算糖酸比。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兩個品種番茄果實中可溶性總糖含量、糖酸比及“184”品種有機酸含量,隨營養液濃度的升高而升高,“粉太郎”品種番茄有機酸含量隨營養液濃度的升高而降低。兩個品種番茄營養液濃度為對照的150%處理的糖酸比最高,品質最佳。
    主要枸杞品種在柴達木地區的葉形態表現
                                                                                                                   
    [摘要] (4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研究對柴達木地區10個主栽品種枸杞葉片的6個性狀(葉片鮮重、葉長、葉寬、葉厚、葉柄長、葉柄粗)進行了測定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1)枸杞葉片表型性狀在不同品種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2)根據葉片性狀特征,將10個品種的枸杞聚為四類:寧杞4號單獨為一類,其葉片各性狀顯著大于其他品種,寧杞2號、寧杞3號、寧杞6號和寧杞7號為一類,其葉長、葉寬和葉形指數僅次于寧杞4號,寧杞8號,青杞1號,蒙杞為一類,其葉形指數都比較大,寧杞1號和寧杞5號聚為一類。
    不同氮水平對水地覆膜馬鈴薯田間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摘要] (1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針對馬鈴薯生產中氮肥施用過量問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 0、75、150、225、300、375 kg.hm2 ,分別對應T1、T2、T3、T4、T5、T6 處理)對水地覆膜馬鈴薯“隴薯10號”田間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氮水平對馬鈴薯田間農藝性狀有顯著影響,隨著施氮量的增加,馬鈴薯葉面積指數、葉綠素含量、株高、莖粗和主莖數明顯增加;而塊莖產量、單株結薯重量和平均單薯重量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小的單封趨勢變化,都是T4處理最大,與對照相比,T2、T3、T4、T5和T6塊莖產量分別增加17.38%、30.74%、44.95%、35.46%和19.35%,說明過量施用氮肥會導致馬鈴薯產量降低,其本質是馬鈴薯庫源關系的失調(施氮量超過225 kg.hm2)。相關分析表明,單株結薯重量和平均單薯重量的變化是產量降低的直接原因。在本試驗條件下,225 kg.hm2為最高產量施氮量。
    茶農擴大種植規模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摘要] (3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文利用浙江省219份茶葉種植農戶調查樣本,并運用二元Logit模型對農戶茶葉生產行為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程度、茶園面積、茶葉種植年限、機械設備投入費用、技術培訓情況、雇工工資對農戶種植意愿影響顯著;茶葉種植農戶戶主多為中老年男性,文化程度集中在中小學水平,茶葉種植年限集中分布在10-19年,機械設備投入也較低,接受技術培訓次數差距相當大。根據上述實證分析結果,文章最后提出合理引導農戶茶葉生產行為的政策建議。
    不同溫度處理對烏龍頭貯藏品質的影響
                                                                                                                   
    [摘要] (4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給烏龍頭貯藏保鮮研究提供參考依據和技術支持,以天水市張家川縣人工馴化栽培的烏龍頭為試材,就不同溫度處理(0-2℃、2-4℃、4-6℃和6-8℃)對烏龍頭貯藏期間品質的影響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0-2℃低溫貯藏可有效延長烏龍頭貯藏期,保持烏龍頭品質,其保鮮效果優于2-4℃、4-6℃和6-8℃,可顯著抑制烏龍頭腐爛與失重,提高感官品質,維持烏龍頭葉綠素含量和VC含量。
    蕓豆新品種在河西走廊地區的生態適應性鑒定
                                                                                                                   
    [摘要] (2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對我國新近育成的13個蕓豆品種,在我省河西走廊綠洲灌溉農業區進行適應性、豐產性、抗病性等生態適應性鑒定。從產量結果看,小籽粒品種表現優于大籽粒品種,且小籽粒品種龍ZYD19-01產量最高,大籽粒品種畢蕓19-1產量最高。從主要農藝性狀看,試驗中的蕓豆品種類型差異較大,反映了育種目標的多樣性。在注重某一性狀的時候兼顧其他農藝性狀,才能篩選出能滿足市場需求的高品質蕓豆新品種。
    青稞旗葉距與小孢子發育時期的相關性研究
                                                                                                                   
    [摘要] (2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了解小孢子發育時期與旗葉距的相關性,幼穗的取材需要建立更為精細的形態學指標以獲得更多處于適宜時期的花藥和小孢子進行培養。選用 3 個青稞品種為試驗材料,采用改良苯酚品紅溶液對青稞小孢子進行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小孢子發育情況,以分析青稞小孢子發育時期與旗葉距(旗葉與倒二葉的葉耳間距離)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當旗葉距為 0~3 cm 時,小孢子發育處于二分體時期;3~8 cm 時,大部分小孢子細胞處于四分體階段;8~13 cm 時,單核中期為主;13~18 cm時,花藥中存在各種發育時期的小孢子,但以單核靠邊期為主;當旗葉距>18 cm 時,小孢子開始大量成熟,直至發育為成熟花粉。3種青稞小孢子發育時期均與旗葉距有一定的相關性,旗葉距可作為青稞花藥和小孢子培養中幼穗取材的重要形態學指標。
    秸稈覆蓋量對旱地微壟溝播春小麥生長發育特性及產量的調控效應
                                                                                                                   
    [摘要] (2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解不同秸稈覆蓋量對旱地微壟溝播春小麥產量形成的調控效應,以常規秸稈覆蓋量為對照,通過田間試驗,研究了不同秸稈覆蓋量對旱地微壟溝播春小麥的生長發育特性及其產量的變化。結果表明,覆蓋3000 kg/hm2秸稈有利于提高小麥苗期0~20cm土層土壤溫度。小麥生育進程隨秸稈覆蓋量的增加而逐漸縮短,覆蓋3000 kg/hm2粉碎的小麥秸稈處理下小麥生育期較對照延遲5d;單位面積保苗數和穗數分別較其他處理顯著高出30.90%~35.47%和13.49%~18.18%;籽粒產量最高較對照顯著高出9.17%。表明覆蓋3000 kg/hm2秸稈因增加了微壟溝播春小麥苗期土壤溫度,從而增加了單位面積保苗數,延緩了生育進程,提高了小麥單位面積穗數和籽粒產量,是試區春小麥生產中比較適宜的秸稈覆蓋量。
    旱地辣椒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
                                                                                                                   
    [摘要] (5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辣椒營養豐富、味辛,性熱,具有殺菌、防腐、調味、營養、驅寒等功能,溫中健胃、散寒燥濕、增強食欲、促進消化,經濟效益較好。筆者從選地整地施肥、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6個環節詳細介紹了該項技術。
    白銀市胡麻新品種區域適宜性試驗初報
                                                                                                                   
    [摘要] (3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2019年在白銀市旱作農業區、黃河灌區和井泉砂田灌區共選擇了4點,開展了胡麻新品種多點試驗研究,通過對參試品種豐產性、穩產性及主要經濟性狀分析,初步確定了白銀市胡麻不同生態區域的主栽品種和搭配品種,即旱作區胡麻主栽品種為定亞22號,搭配品種為隴亞13號、隴亞14號和晉亞11號等;沿黃河灌區和井泉砂田灌區主栽品種為隴亞13號和隴亞14號,搭配品種為隴亞10號和定亞22號;高揚程黃河灌區首選定亞22號,其次是隴亞10號。
    脫落酸對抗草胺膦馬鈴薯微型薯單株結薯數的影響
                                                                                                                   
    [摘要] (3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篩選適宜無土栽培馬鈴薯微型薯生長發育的脫落酸(ABA)水平,以網室基質盆栽抗草胺膦馬鈴薯脫毒苗為試驗材料,控制MS營養液中ABA濃度分別為 0(CK)、2.5 (A1)、5(A2)、7.5(A3)、10(A4)、12.5(A5)、15(A6) mg/L,研究不同ABA水平對馬鈴薯微型薯單株結薯數的影響。結果表明,當ABA濃度為0~10 mg/L時,單株結薯數隨ABA濃度的增加而增加,ABA濃度為10 mg/L時結薯數最多,比對照增加了25%;繼續增加ABA濃度,單株結薯數減少,ABA濃度為15 mg/L時結薯數最少,比對照減少了23.57%。因此,適宜濃度的ABA可以增加馬鈴薯微型薯的單株結薯數,ABA濃度過高反而會抑制結薯,抗草胺膦馬鈴薯微型薯MS營養液適宜ABA濃度為10mg/L。
    不同除草劑對大豆田間雜草的防除效果研究
                                                                                                                   
    [摘要] (3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篩選適用于大豆的最佳除草劑,降低人工除草成本,利用8種除草劑不同劑量,通過土壤封閉處理和莖葉處理,比較雜草防除效果,篩選出適宜大豆田間雜草防除的最佳除草劑。結果表明,8種除草劑高劑量雜草防除效果最好,但使用后大豆出苗率嚴重降低,葉片出現藥害現象。土壤封閉處理中,播前土壤噴霧處理出苗率低于播后苗前土壤噴霧處理。通過綜合分析,莖葉類除草劑中10.8%精喹禾靈乳油的除草效果最好,21 d株防效高達87.63%,鮮重防效為81.37%,推薦劑量為50 mL/667m2;播后苗前土壤噴霧處理時960 g/L精異丙甲草胺乳油中劑量和330g/L二甲戊靈乳油的低劑量防除效果好,出苗率分別為97.07%和97.33%,21 d株防效分別為90.47%和90.68%,鮮重防效分別為91.36%和90.90%,推薦劑量分別為130 mL/667m2和200 mL/667m2。
    甘肅河西地區甜菜高產栽培技術
                                                                                                                   
    [摘要] (3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甜菜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甘肅河西地區一個的重要特色產業,但同農業發達國家及地區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根據多年種植經驗,本文對甜菜生產環境、水肥管控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栽培技術描述,希望對河西地區甜菜規范化高產栽培起到參考作用。
    西昌市藜麥引種試驗及品種評價
                                                                                                                   
    [摘要] (3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篩選出綜合性狀優異適應于西昌市種植的藜麥品種,引進了7個藜麥品種進行試驗。結果表明,7個藜麥品種在西昌市均能夠正常出苗、開花、結實和成熟,生育期從短到長順序依次為PI51036、隴藜3號、青藜1號、隴藜1號、冀藜1號、冀藜2號、Ames21909;隴藜1號的營養生長階段時間最長,其次是Ames21909和冀藜1號;不同品種之間植株形態特征和產量性狀差異較大,產量變化幅度在1532.39 kg/hm2-2811.64 kg/hm2之間,冀藜1號產量最高,其次是隴藜1號,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綜合各品種田間表現,初步認為隴藜1號和冀藜1號綜合性狀表現較好,其次是青藜1號、隴藜3號、冀藜2號,Ames21909、PI51036綜合性狀表現較差。
    在白條黨參上應用有機活性肥效果研究
                                                                                                                   
    [摘要] (2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試驗詣在探索在白條黨參上施用有機活性肥對產量、質量、性狀及種植效益影響。結果表明,在白條黨參優化栽培中,每公頃施用綠能有機活性肥3000kg的處理:較無肥對照株高增加7.5cm、冠幅增大2.5cm、葉片數增多5.4枚/株、葉片寬/長分別增大1.6mm/0.6mm、主莖粗度增粗0.1mm、葉斑病發病率/病情指數分別降低-0.7/-0.7個百分點,單株鮮根重增加0.5g/株、主根長增加5.4cm、蘆頭徑粗增大0.3mm,根腐病發病率/病情指數分別降低-1/-1個百分點;內在質量浸出物64.2%,高于標準9.2個百分點,總灰分平均3.9%,優于標準1.1個百分點,水分平均10.7%,優于標準5.3個百分點;較對照每公頃增產鮮黨參916.6kg,增產率為26.8%,增產效果達到極顯著水平;純收益每公頃為1812.8元,產投比1元/0.33元。
    減肥模式對冬小麥生長及土壤養分影響研究
                                                                                                                   
    [摘要] (2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研究了隴東旱塬區不同減肥模式對冬小麥銅麥6號生長及土壤養的影響。結果表明,NPK+有機肥、NPK+秸稈還田等減肥增效措施可有效提升冬小麥產量,折合產量分別為7254.8kg/hm2、7114.8kg/hm2,較不施肥模式分別增產8.13%和6.05%。化肥減量施用配施有機肥模式對于增加0-60cm土層中有機質和速效養分效果明顯,同時可提升40-60cm土層全氮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狀況?;蕼p量施用配合秸稈還田模式在實施當年一定程度上增加0-20cm土層全氮、全磷、全鉀含量,但短期內造成土壤0-100cm土層內有機質、速效磷,0-60cm內土壤礦質氮和速效鉀含量下降。化肥減量施用配施有機肥和秸稈還田等減肥措施可有效提升冬小麥產量,但各處理間的產量差異不顯著。
    不同類型春小麥品種(系)的干物質積累和產量形成規律研究
                                                                                                                   
    [摘要] (2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試驗研究了不同春小麥新品種(系)干物質積累及產量形成的規律。結果表明: 各參試材料在拔節期前干物質積累量差異不顯著,從拔節開始一直到小麥成熟,干物質積累量發生明顯差異,到成熟時差異顯著或極顯著。成熟期,不同參試材料單株干物質積累量間存在顯著差異性,銀春11號最大,明顯較對照銀春9號高6.62%,不同參試材料單株籽粒干物質積累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性,銀春11號最大,明顯較對照銀春9號高7.82%。不同旱地春小麥新品種(系)的產量均以銀春11號最高,比對照增產6.81%,差異顯著。就千粒重而言,0711-2的千粒重最高,達53.27g,其次是銀春11號,二者分別較對照增加了9.27%和 6.93%。
    長春花愈傷組織誘導研究
                                                                                                                   
    [摘要] (4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愈傷組織誘導是植物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的關鍵技術環節。是胚狀體及不定芽產生的基礎。愈傷組織誘導的效果直接關系著快速繁殖體系的建立、芽苗的繁殖系數及質量。本實驗以長春花幼嫩頂芽與莖段為外植體,研究了不同滅菌劑及處理時間對外植體滅菌效果的影響;不同外植體材料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以及不同激素配比對長春花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結果表明:以長春花頂芽為外植體,滅菌用75 %酒精30 s、0.1%升汞300 s效果較好,愈傷組織誘導以MS+6-BA 3.0+2.4-D 2.0效果較好,誘導率可達86.6%。
    觀賞地被植物百里香優化快繁技術研究
                                                                                                                   
    [摘要] (2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百里香當年生幼嫩莖段為外植體,進行優化快繁再生體系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百里香莖切段較理想的滅菌方法為75 %酒精浸泡30 s,轉入飽和漂白粉上清液浸泡300 s;適合不定芽誘導的培養基為MS + 6-BA2.0 mg/L + NAA0.3 mg/L+ GA30.3 mg/L,誘導率達95.25 %,平均芽數10.8個;較佳的不定芽增殖培養基為MS + 6-BA1.0 mg/L + IBA0.2 mg/L+ GA30.4 mg/L,增殖倍數為15.11,平均苗高為4.61cm;生根培養基為1/2MS + IBA 0.2 mg/L+IAA 0.1 mg/L,生根率為100%,平均生根數10.03條左右;將生根的試管苗移栽,20 d后成活率達95 %。
    23個天選系冬小麥品種品質性狀的主成分和聚類分析
                                                                                                                   
    [摘要] (2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揭示天選系冬小麥品種的多樣性,發掘小麥資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對23個天選系冬小麥品種的7個品質性狀進行多樣性評價。研究結果表明,天選系小麥品種存在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其中面團穩定時間的變異系數為29.16%;面團形成時間的變異系數為27.62%;抗延伸阻力的變異系數為18.93%。應用主成分分析小麥7個性狀簡化為4個主成分,其累計貢獻率為90.8683%。以穩定時間、抗延伸阻力貢獻率最高,為34.8061%。采用系統聚類分析,將23個供試品種在遺傳距離23.35水平上聚為5 個大類。
    甘肅省河西地區有機春蠶豆生產技術規程
                                                                                                                   
    [摘要] (2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針對甘肅省河西地區栽培的干籽粒型春蠶豆產業,研究集成了有機蠶豆栽培技術,對產地環境選擇、種子選擇與處理、整地施肥、栽培與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采收與貯運、質量控制等各個環節進行介紹。
    不同追肥量對戈壁日光溫室基質槽培番茄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摘要] (3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明確戈壁日光溫室基質槽培番茄的施肥方案,研究了5種追肥量對基質槽培番茄的生長、產量、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基質配方為(玉米秸稈:牛糞:菇渣:爐渣=2.5:2:2.5:3) 為基質的無土栽培條件下,每公頃施純N 490.5 kg,K2O 832.5 kg,即番茄栽培基質中最適宜添加氮鉀比例為1:1.7時,對促進番茄生長、提高產量及改善果實品質的效果最好,該方案可在生產實踐中為基質栽培番茄養分精確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優質胡麻新品種張亞4號選育報告
                                                                                                                   
    [摘要] (3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優質胡麻新品種張亞4號是以白粒胡麻“7221-1”為母本、“雁雜10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在2017-2018年甘肅省區試中,平均折合產量1393.5kg/hm2,較對照隴亞13號(CK)減產3.9%、減產不顯著。該品種為油用型,籽粒淡黃色,含油率41.70%,含亞麻酸50.56%-57.0%,較對照或普通品種提高4.5~15.6個百分點。中早熟,生育期97a-123a。株型緊湊,生長整齊一致??沟狗?中抗枯萎病,適于機械化收獲。適宜甘肅河西走廊一帶張掖、武威、酒泉、中部白銀、隴東平涼、慶陽等地,以及新疆、寧夏、內蒙等胡麻主產區種植。
    拱型大棚春蘿卜套種苦瓜復種苦菊、紅莧菜高效栽培技術
                                                                                                                   
    [摘要] (6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從品種選擇、茬口安排、整地起畦、適時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介紹了拱型大棚春蘿卜套種苦瓜復種苦菊、紅莧菜直播一次兩次采收的高效栽培技術
    不同播期對旱地甘藍型冬油菜生長發育及產量、品質的影響
                                                                                                                   
    [摘要] (2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研究不同播期對甘藍型冬油菜生長發育、越冬率及產量構成因素的變化,分析播期對旱地甘藍型冬油菜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葉片數、葉鮮重、葉干重、主根長、根頸、根鮮重、根干重,株高、單株角果數、千粒重、單株產量等隨著播期推遲而減小,越冬率和小區產量隨播期推遲呈先增加后減少。8月28日播種處理的葉片數6.6片,主根長16.78cm,主根直徑0.58cm,葉干重3.63g,根干重0.82g,單株分枝數8.83個,單株總角果數228.75個,越冬率86.7%,產量最高為5245.03 kg/hm2,因此,在隴東南旱地種植甘藍冬油菜,應在8月28日左右搶墑播種,促進冬油菜的生長,提高越冬率,達壯苗和豐產的目標。
    旱地胡麻膜側寬幅勻播栽培技術規程
                                                                                                                   
    [摘要] (3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試驗與示范推廣的基礎上,編制了“旱地胡麻膜側寬幅勻播栽培技術規程”。本規程引用經濟作物種子、耕地質量標準、農藥安全使用規范、肥料合理使用準則、有機肥料、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以及廢舊地膜回收技術等規范性文件,規定了甘肅省旱地胡麻膜側寬幅勻播栽培技術的膜側寬幅勻播、起壟覆膜機、膜側寬幅勻播機等術語和定義,選地整地、土壤處理、配方施肥、地膜選擇、種子準備以及起壟覆膜等播前準備,播種機具選擇、播種期、播種規格、播種量和密度以及播種方式等播種環節,苗期管理、草害防治、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收獲與晾曬脫粒、殘膜回收等技術要求以及甘肅省旱地膜側寬幅勻播胡麻適宜的種植區域范圍。
    灌溉地青貯玉米節水高產栽培技術規程
                                                                                                                   
    [摘要] (3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試驗與示范推廣的基礎上,編制了“灌溉地青貯玉米節水高產栽培技術規程”。本規程引用禾谷類糧食作物種子、青貯玉米品質分級標準、耕地質量等級、農藥合理使用準則、肥料合理使用準則、有機肥料、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以及廢舊地膜回收等規范性文件,規定了甘肅省灌溉地青貯玉米節水高產栽培技術的青貯玉米、青貯玉米產量、乳熟期、蠟熟期、持綠性、壟膜溝種以及全膜覆蓋等術語和定義,選地整地、土壤處理、配方施肥、地膜選擇、種子準備、起壟覆膜以及全膜平鋪等播前準備,播種期、播種規格、播種量及種植密度以及播種方式等播種環節,苗期管理、灌水、追肥、防除雜草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收獲與青貯、殘膜回收等技術要求以及甘肅省灌溉地青貯玉米適宜的種植區域范圍。
    甘肅省戈壁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摘要] (2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戈壁農業是甘肅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基層技術人員集體智慧的結晶,是農業生產方式的革命性創舉,是發展設施蔬菜及瓜果等特色農產品的新型農業發展業態。本文介紹了甘肅省發展戈壁農業的優勢、發展現狀及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從組建創新團隊、健全技術創新體系、提升隊伍素質、健全推廣服務體系等幾個方面提出了甘肅省戈壁農業今后發展的對策建議。
    不同光周期處理對蘭州地區菊花花期的影響
                                                                                                                   
    [摘要] (2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9個菊花品種為試驗材料,以蘭州地區自然光周期為對照,研究了不同遮光時長(日遮光時間10 h/d、11h/d、12h/d、13 h/d)對9個菊花的生長期、現蕾期及開花期的影響。結果表明:與CK相比短日照處理可促進菊花的生長,提前現蕾和開花;不同品種菊花的株高及花徑對短日照處理的響應不同;在蘭州地區能夠促使菊花最快開花的日遮光時長為13h/d。
    北方高海拔旱作地區6個玉米品種不同播種方式對產量的影響
                                                                                                                   
    [摘要] (6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針對高海拔旱作地區優質玉米品種成熟度不夠產量低的現狀,研究不同玉米品種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方式后產量結果。結果表明:育苗移栽技術可以使玉米成熟期大幅提前,提高玉米產量,但兩種播種方式下產量最高的兩個品種比較增產率僅為1.3%,經濟收入還低于直接播種198.2元/hm2。
    隴東黃土高原地區刻芽對不同蘋果的影響
                                                                                                                   
    [摘要] (1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在實踐過程中為更好的推廣應用蘋果刻芽技術,本試驗選址在全國蘋果最佳適生區黃土高原地區進行,以三年生6種不同蘋果品種為材料,進行刻芽和不刻芽對比試驗,當年夏季測量主枝數,第二年秋季測量果個大小和單株產量。試驗結果表明:刻芽能使隴東黃土高原地區不同蘋果品種的主枝數增多,有利于果個增大、單株產量增加。
    隴東南冬油菜病蟲害發生種類及發生特點
                                                                                                                   
    [摘要] (1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通過筆者連續多年調查研究,明確了天水地區冬油菜病蟲害發生種類、危害程度、發生特點。調查發現,天水地區危害冬油菜的病蟲害有15目 25科 32 種以油菜菌核病、油菜霜霉病、油菜病毒病、油菜白銹病、油菜蚜蟲、小菜蛾、油菜黑縫葉甲、油菜藍跳甲、黃曲條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危害最嚴重。研究發現油菜病蟲害的發生時期、發生程度等與病蟲越冬基數、溫度、濕度、降雨量等因子相關。病蟲害的防治應以油菜菌核病、油菜霜霉病、油菜蚜蟲、小菜蛾為重點。
    小麥農家品種魘掉尾苗期抗條銹性遺傳分析
                                                                                                                   
    [摘要] (2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解小麥農家品種魘掉尾的抗條銹性遺傳規律,2016-2018年,以抗病親本魘掉尾和感病親本銘賢169配置組合,獲得各世代材料,選用 2個條銹菌生理小種(菌系)對魘掉尾進行苗期抗條銹病鑒定和遺傳分析。結果表明,魘掉尾對條銹菌菌系中4-1的抗病性由1對隱性基因控制,對生理小種CYR32的抗病性由2 對隱性重疊或獨立基因控制。建議在甘肅隴南小麥抗病育種中加以利用。
    旱地豌豆新品種定豌9號選育及特征分析
                                                                                                                   
    [摘要] (2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有機無機復混肥對玉米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摘要] (7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通過田間小區試驗,研究了有機無機復混肥對玉米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試驗所用有機無機復混肥料對玉米的生育期沒有影響,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差異顯著。當施肥量達到2700 kg/hm2(底肥1800 kg/hm2,追肥900 kg/hm2)時,玉米產量、投入成本和凈產值均為最高,分別達到14783 kg/hm2、3740元/hm2、和12869 元/hm2,分別較農戶習慣施肥增產6.2%、5.8%和6.7%。從綠色、環保、安全、可持續的角度,該有機無機復混肥可以替代農民常規施肥,在甘肅河西綠洲灌區玉米生產上推廣應用,建議施肥量為2700 kg/hm2,其中基肥施肥量為1800 kg/hm2,追肥為900 kg/hm2。
    低壓條件下不同滴頭流量及毛管鋪設對玉米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摘要] (3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結合低壓滴灌系統的特點,分析了毛管不同鋪設模式下,不同滴頭流量對田間灌水均勻度、玉米出苗率、產量、水分利用效率、經濟效益等指標。研究結果表明:滴頭流量越小,灌水均勻度越好,作物出苗率越高,水分利用效率相對較高,對作物生長及產量形成有積極作用;一膜兩管(滴灌帶間距60cm)較一膜三管(滴灌帶間距40cm)可節約滴灌帶材料30%以上;低壓滴灌在適當滴頭流量(2L/h)及毛管鋪設模式(毛管間距60cm)下不僅能提高產量,而且凈收入也明顯提高。在實際應用中應考慮作物種植區水資源狀況、土壤和氣候特點,選擇適當的毛管鋪設模式及滴頭流量,若結合農藝、耕作等措施就可達到節水、增產、增收的目的。
    石河子秋葵黃萎病病原菌的鑒定
                                                                                                                   
    [摘要] (2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近年來,在石河子地區種植的秋葵出現了維管束變色、植株矮化且葉片變黃的癥狀。為查明其病原菌種類。將病株莖桿應用組織分離法進行分離、純化獲得單孢菌株。用孢子懸浮液接種水培秋葵幼苗進行致病性測定;通過形態學觀察及分子生物學對病原菌進行鑒定。結果顯示:供試菌株的菌落特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微菌核形態皆與大麗輪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經分子生物學鑒定,供試菌株的ITS-ACT基因序列與大麗輪枝菌(V. dahliae)(登錄號:HQ206859和SHQ206856,HQ206975和HQ206966)相似性達99.5%以上;[結論]故將引起石河子地區秋葵黃萎病的病原菌鑒定為大麗輪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且非落葉型和落葉型菌系都能侵染秋葵。
    康縣菜園土壤肥力狀況評價
                                                                                                                   
    [摘要] (2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采自康縣12個蔬菜重點村的15份菜園土壤樣品為材料進行土壤養分測定,從檢測結果來看,康縣菜園土壤pH值適宜蔬菜生產,但有機質全部處在缺乏狀態,全氮含量較低,有效磷和速效鉀的含量相對比較豐富,微量元素中鐵、錳供應充足,銅、鋅、硼比較缺乏。根據以上評價結果,提出康縣蔬菜生產施肥建議:(1)要增施有機肥,(2)要平衡施肥,(3)要開展配方施肥,控制化肥的施用量。
    戈壁灘日光溫室基質栽培西葫蘆新品種引進篩選
                                                                                                                   
    [摘要] (3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引進適合河西走廊戈壁日光溫室基質栽培的西葫蘆品種,在高臺縣合黎鎮八壩村戈壁灘開展了溫室基質栽培西葫蘆新品種引進篩選試驗。結果表明,在商品性均一的情況下,杜蘭特的綜合表現優于其他品種,生長勢好,瓜條形狀均勻,單株商品瓜9個,瓜長約21cm,橫徑63mm,單瓜重482.5g,單株產量4.37kg,產量9893.2 kg/畝。綜合分析表明,西葫蘆品種杜蘭特適合在河西戈壁日光溫室基質栽培中推廣種植。
    一種改進的大麥根尖染色體壓片法及其應用
                                                                                                                   
    [摘要] (4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以大麥根尖為實驗材料,采用改良的苯酚品紅為染色液,在《遺傳學實驗》[1]的基礎上,探索適宜的預處理時間、解離時間和染色時間,省略了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步驟,形成了一套快速、簡單的大麥根尖壓片方法,該方法獲得的染色體圖像清晰,便于計數,可用于大麥倍性鑒定和染色體變異方面的研究。
    基于響應面法優化蘭州百合芽增殖培養基
                                                                                                                   
    [摘要] (2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了提高蘭州百合芽增殖系數,同時減少激素用量和種類。以蘭州百合鱗片為外植體獲得的小鱗芽為材料,利用響應面法中的Box-Behnken設計方法,對百合組培芽增殖試驗進行優化。在添加不同激素濃度6-BA與NAA組合的單因素組培增殖試驗基礎上,根據CCD中心組合實驗設計原理,采用(2)因素(5)水平的響應面法,對挑選出的6-BA、NAA激素濃度進行優化。結果表明,從響應面法優化模型得出的芽增殖最佳培養基為MS+1.25 mg?L16-BA +0.2 mg?L1NAA。在此條件下,增殖系數達3.82。優化后的培養基激素用量和種類明顯減少,芽增殖系數從之前的3.47提高到3.82,為蘭州百合組培方面穩定的組培增殖及后續種苗擴繁提供了技術支撐。
    菘藍種子發芽標準化研究D
                                                                                                                   
    [摘要] (4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目的:確定菘藍種子萌發的適宜條件,為種子質量檢驗提供理論參考與技術支持。方法:將果實在清水中浸泡5h后剝去果皮,然后將種子置于不同溫度、發芽床和光照條件下進行發芽,統計發芽率、發芽勢和發芽指數。結果:適宜于菘藍種子發芽溫度范圍較廣,在15℃~30℃之間種子發芽率差異不顯著,最高可達97.25%,但其發芽勢差異顯著,以20℃最高。紙上和砂上種子發芽率分別為93.25%和94.50%,與紙間和砂間差異顯著。黑暗和光照條件下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無明顯差異。結果:菘藍果實清水浸泡5h,剝去果皮,將種子置于紙上,20℃黑暗條件是菘藍種子適宜的發芽方法。以發芽第2d作為初次計數時間,第5d作為末次計數時間。結論:該方法簡單,可控,發芽率高,發芽計數周期短,可作為菘藍種子質量檢驗的技術方法。
    12個裸燕麥品種在定西的引種試驗初報
                                                                                                                   
    [摘要] (3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2018-2019年在定西市對12個全國主推裸燕麥品種進行引種試驗。結果表明,晉燕17號平均單產為2497.5 kg /hm2,較對照品種定莜10號(ck)增產26.14%,居第1 位。
    山藥引種品比試驗研究
                                                                                                                   
    [摘要] (2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引進了5個特色山藥品種,以平涼山藥(地方品種)為對照,從生育期、農藝性狀、產量及品質四個方面進行了品種特性比較研究。結果表明: 6個山藥品種的品種特性差別較大,平涼山藥口感最好,品質最好;日本長白不僅各農藝性狀及折合畝產量高于平涼山藥,而且口感好,品質佳,非常適合在平涼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
    上胚軸休眠種子的萌發特性
                                                                                                                   
    [摘要] (7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具有上胚軸休眠的種子其種胚一般為線性或匙形,未分化或發育不完全。同時,上胚軸和胚根都具有生理休眠,其中胚根的生理休眠需要暖層積打破,而上胚軸的生理休眠則需要冷層積,且只有在胚根突破種皮后才能對低溫敏感。GA3可以縮短暖層積和冷層積需要的時間或代替層積處理,促進休眠的打破。本文就上胚軸休眠種子的形態結構、休眠打破方式進行綜述,在此基礎上,針對國內外研究中的問題進行了探討與展望。
    氮磷鉀對紫花苜蓿種子產量的影響
                                                                                                                   
    [摘要] (3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采用“3414”試驗設計,進行田間試驗,研究了制種紫花苜蓿氮、磷、鉀肥料效應及推薦施肥量。結果表明:在干旱鹽堿條件下,施氮提高制種苜蓿種子產量0.8% -18%,施磷增產率在51% -60%之間,施鉀降低紫花苜蓿種子產量-0.58%-1.3%;與無肥處理相比,所有處理均增產,增產率在11%-79%之間;氮鉀和磷鉀互作效應降低紫花苜蓿種子產量,而氮、磷互作效應為提高;缺氮、缺磷和缺鉀處理的相對產量分別為85.2%、62.64%和98.56%。結合肥料效應函數法和養分豐缺指標法,得出河西走廊干旱鹽堿條件下制種紫花苜蓿推薦年施氮(N)、磷(P2O5)和鉀(K2O)量分別為100、190和60kg/hm2。
    旱地小麥秸稈機械化全量粉碎翻壓還田技術規程
                                                                                                                   
    [摘要] (1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從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秸稈還田作業前準備、小麥秸稈機械粉碎覆蓋作業、秸稈翻壓還田作業、病蟲害防治、注意事項等方面規范了旱地小麥秸稈機械化全量粉碎翻壓還田技術規程。
    旱地新墾農田土壤快速培肥技術規程
                                                                                                                   
    [摘要] (4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從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培肥原則、培肥技術、培肥期限等方面規范了旱地新墾農田土壤快速培肥技術規程。
    高寒山區日光溫室人參果組培苗馴化擴繁技術
                                                                                                                   
    [摘要] (5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人參果生產中采用無性繁殖生產,長期的無性繁殖造成人參果病毒病蔓延、種性退化、品質下降、產量降低、果實畸形僵化等問題突出。為從源頭上杜絕毒源,生產果形好、無病毒、優質的人參果,應用脫毒人參果苗是行之有效的技術之一。文中主要介紹了高寒山區日光溫室人參果組培苗馴化、馴化苗(母植)栽培、扦插擴繁等技術。
    土地利用方式對銀北鹽堿地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摘要] (3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本研究以銀北地區鹽堿地為對象,研究了旱地、水田、灌木林和荒草地4種土地利用方式對0-20cm和20-40cm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機質、養分含量、pH值以及全鹽的影響。結果顯示:銀北地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質差異顯著。旱地和水田由于耕作影響土壤總孔隙度、有機質、全氮和全磷含量較高,土壤容重、pH和全鹽含量相對較低;灌木林土壤有機質和全氮含量最高,pH和全鹽含量最低;荒草地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最低。同一土地利用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孔隙度、有機質和全氮均隨土壤深度加深而減小,而土壤容重則相反,全鉀含量在土層之間差異較小。灰色關聯分析顯示0-20cm和20-40cm土層均表現為灌木林關聯度最大,旱地和水田次之,荒地荒草地關聯度最小,說明灌木林對改良銀北鹽堿地土壤理化性質的效果最優。
    利用SSR技術快速鑒定2個辣椒雜交品種純度
                                                                                                                   
    [摘要] (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利用SSR分子標記技術,對辣椒雜交種“甘科4號”和“甘科10號”及其父母本進行引物篩選和純度鑒定,旨在建立供試品種的高效純度鑒定體系,并對公布的辣椒SSR核心引物進行驗證。結果表明, 2個品種各篩選出1對引物在親本間有明顯差異,在雜交種中表現為共顯形,分別是Es330和Epms923。利用這2對引物分別對供試品種進行純度鑒定,甘科4號的純度為96.4%,與田間種植鑒定純度98.2%相差1.8%,甘科10號的純度為91.8%,與田間種植鑒定純度92.7%相差0.9%。說明篩選出的2對引物對“甘科4號”和“甘科10號”種子純度的鑒定結果真實可靠,可以用于雜交種純度的高效快速鑒定。
    不同營養液濃度對溫室番茄糖、酸成分構成及含量的影響
                                                                                                                   
    [摘要] (4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研究不同營養液濃度對番茄果實品質的影響。以“184”和“粉太郎”番茄為試材,甘肅農業大學植物營養液配方B為對照,設定三個不同濃度的營養液水平(T1每個小區營養液濃度為對照的130%;T2每個小區營養液濃度為對照的150%;T3每個小區營養液濃度為對照的200%)處理。測定成熟番茄果實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檸檬酸、蘋果酸、草酸的含量,并計算糖酸比。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兩個品種番茄果實中可溶性總糖含量、糖酸比及“184”品種有機酸含量,隨營養液濃度的升高而升高,“粉太郎”品種番茄有機酸含量隨營養液濃度的升高而降低。兩個品種番茄T3處理的糖酸比最高,品質最佳。
    銀柴胡不同種源種子質量及幼苗抗旱性研究
                                                                                                                   
    [摘要] (3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目的】為了給寧夏中部干旱地區提供抗旱性強的銀柴胡種源材料?!痉椒ā勘驹囼瀸Σ煌瑏碓吹氐?3份銀柴胡種子材料,通過測定千粒重、種子活力(TTC染色法)、不同溫度(20℃、25℃、30℃)下的發芽率以及幼苗的抗旱生理指標CAT、SOD、POD、MDA、Pro、SP、REC,進行比較研究?!窘Y果】13份材料銀柴胡種子千粒重在1.3233g~1.9739g,最高值與最低值相差32.96%;種子染色率在62%~100%,即種子活力最高值與最低值相差38%;銀柴胡種子的最適發芽溫度在21℃~24℃,可耐最低溫度為7.58℃,可耐最高溫度為35.49℃;根據抗旱性綜合評價D值越高,抗旱性越強,得出種源3號和2號抗旱性較強?!窘Y論】本研究篩選出適合寧夏中部干旱帶種植的種苗抗旱性強、種子質量好的中藥銀柴胡有種源3號和2號。
    5種生物源農藥對梨樹腐爛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
                                                                                                                   
    [摘要] (3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摘要:
    為篩選出對梨樹腐爛病防治高效低毒的生物源農藥,采用生長速率法測定了5種生物源農藥對梨樹腐爛病菌菌絲生長的抑制效果。結果表明,除10%煙堿AS外,其他4種生物源農藥對梨樹腐爛病菌均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當0.3%丁子香酚SL、0.3%苦參堿EC、0.4%蛇床子素SL、0.5%小檗堿AS質量濃度分別為0.5、2.5、2.5和5μg/mL時,其對梨樹腐爛病菌菌絲生長的抑制率分別為94.9%、98.9%、94.5%和96.9%,EC50分別為0.0830、0.1449、0.2339、0.2687μg/mL;
    顯示模式:
    NaCl脅迫對馬鈴薯生理生化特性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2020(4):36-4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10
    [摘要] (900) [HTML] (0) [PDF 1.33 M] (3202)
    摘要:
    為探明鹽脅迫對馬鈴薯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以定薯4號脫毒原原種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以4個NaCl濃度處理模擬不同程度鹽逆境,研究NaCl處理對馬鈴薯產量、品質、抗氧化系統、葉片超微結構及淀粉粒形態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NaCl濃度的增加,馬鈴薯產量及品質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葉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過氧化物酶(SOD)及超氧化歧化酶(POD)含量(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葉片超微結構和淀粉粒形態發生變化。鹽逆境嚴重抑制了馬鈴薯的生長發育,鹽逆境下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酚類物質含量及淀粉含量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
    大豆新品種隴中黃603選育報告
    2020(4):1-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01
    [摘要] (946) [HTML] (0) [PDF 568.25 K] (3101)
    摘要:
    大豆新品種隴中黃603是以晉大70為母本、中作98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2016 —2017 年參加甘肅省大豆區域試驗,2 a平均折合產量 2 966.55 kg/hm2,較對照品種隴豆2號增產12.88%。2018 年參加甘肅省大豆生產試驗,平均折合產量 3 131.70 kg/hm2,較對照品種隴豆2號增產14.20%。該品種高產、品質優,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強。籽粒含蛋白質(干基)417 g/kg、脂肪(干基)193.1 g/kg。適宜在甘肅省河西灌區、沿黃灌區、隴東和隴南地區種植。
    甘肅河西走廊現代設施蔬菜高質量發展對策
    2020(4):76-8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19
    [摘要] (853) [HTML] (0) [PDF 949.10 K] (2968)
    摘要:
    根據河西走廊設施蔬菜發展現狀和成效,結合生產及多年研究實踐,分析指出了設施農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發展智能化溫室工廠化生產形式的設施農業;以提質增效為主提升傳統日光溫室生產能力;適度擴大鋼架大棚為主的設施走多元化發展之路;提高設施生產組織化程度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出臺扶持政策補齊產業短板;實施專項行動推動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等發展對策。
    冬小麥新品種武都17號選育報告
    2020(4):4-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02
    [摘要] (897) [HTML] (0) [PDF 543.82 K] (2900)
    摘要:
    冬小麥新品種武都17號是以綿陽87-43為母本、自育品系8358-14173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系統選育而成。在2008 — 2010年甘肅省區域試驗(川區組)中,2 a平均折合產量 6 093 kg/hm2,較對照品種蘭天17號增產0.80%。在2010 — 2011年度甘肅省生產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5 523 kg/hm2,較對照品種蘭天17號平均增產5.20%。株高102.00 cm,穗長6.00~9.00 cm,千粒重44.10 g。籽粒含粗蛋白143.90 g/kg,濕面筋223.10 g/kg,沉降值24.30 mL。經接種鑒定,苗期對混合菌表現中度抗病,成株期對條中29號、HY8、條中33號及混合菌表現免疫,對水4表現中抗,對條中30號表現感病。適宜在隴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區、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臺地區種植。
    麥積區小麥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栽培技術
    2014(5):68-6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4.05.029
    [摘要] (406) [HTML] (0) [PDF 1.63 M] (2768)
    摘要:
    新墾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術規程
    2020(4):62-6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15
    [摘要] (848) [HTML] (0) [PDF 576.38 K] (2694)
    摘要:
    從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培肥原則、培肥技術、培肥期限等方面規范了新墾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術規程。
    城市綠地及其空間格局研究綜述
    2018(6):77-8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8.06.022
    [摘要] (374) [HTML] (0) [PDF 854.29 K] (2674)
    摘要:
    綜述了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綠地、城市綠地空間格局、城市綠地的功能、城市綠地空間格局的研究方法,對城市綠地空間格局研究進展、城市綠地空間格局與功能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并對城鎮化進程中城市綠地空間格局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永登縣高海拔地區紅筍黑白雙層地膜一年兩茬栽培技術
    2020(4):66-6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16
    [摘要] (948) [HTML] (0) [PDF 315.09 K] (2672)
    摘要:
    從品種選擇、整地施肥、起壟覆膜、播種覆膜、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適時采收等方面總結了永登縣高海拔山區紅筍雙層地膜一年兩茬栽培技術。
    日糧中添加凹凸棒石粉對雞蛋品質的影響
    2014(12):21-2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4.12.007
    [摘要] (473) [HTML] (0) [PDF 1.71 M] (2634)
    摘要:
    在蛋雞基礎飼糧(玉米-豆粕-雜粕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凹凸棒石粉,觀察其對雞蛋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基礎飼糧+1.5%凹凸棒石粉效果較好,與基礎飼糧(不添加凹凸棒石粉)相比,蛋殼厚度顯著提高,平均蛋重、哈氏單位、蛋殼強度、單位面積蛋殼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8種適宜蘭州城區園林綠地栽植的夏秋季花灌木
    2015(1):80-8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5.01.029
    [摘要] (869) [HTML] (0) [PDF 693.34 K] (2549)
    摘要:
    通過對蘭州城區公共綠地、小區、單位庭院綠地花灌木種植情況的調查,總結了8種適宜在蘭州市城區園林綠地中栽植的優良夏秋季花灌木的生態習性、園林用途及栽培要點。
    祁連山生態環境現狀及其保護對策
    2020(4):86-8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21
    [摘要] (790) [HTML] (0) [PDF 687.29 K] (2480)
    摘要:
    在綜合剖析祁連山生態環境現狀問題的基礎上,分析了造成祁連山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提出了實施生態環境綜合監測預警評估;生態移民與精準扶貧有效結合;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實現生態生計雙贏的綠色發展;發展生態經濟,構建綠色產業;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等科學合理的生態保護對策。
    適宜蘭州地區栽植的優良大花月季新品種
    2020(4):90-9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22
    [摘要] (740) [HTML] (0) [PDF 632.48 K] (2462)
    摘要:
    介紹了適宜蘭州地區栽植的23個優良大花月季品種的形態特征、生長習性和園林應用。
    不同滴灌水溶肥在番茄上的肥效研究
    2020(4):7-1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03
    [摘要] (687) [HTML] (0) [PDF 490.72 K] (2412)
    摘要:
    以番茄品種天則2008為試材,研究了不同水溶肥對番茄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在養分總量較常規施肥(N 390 kg/hm2、P2O5 180 kg/hm2、K2O 225 kg/hm2)減少120 kg/hm2的前提下,滴施水溶肥后番茄的產量構成、產量及效益均優于常規施肥。產量較常施肥提高8.1%~18.5%,純收益增加9 895.8~24 578.4元/hm2。其中固體速溶水溶肥3(N-P2O5-K2O為26-10-12)和固體速溶水溶肥4(N-P2O5-K2O為24-11-16)為首選水溶肥品種。
    2016 — 2018年興平市鞘翅目昆蟲種類燈誘調查
    2020(4):32-3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09
    [摘要] (567) [HTML] (0) [PDF 490.53 K] (2365)
    摘要:
    2016 — 2018年,在興平市陳文村南病蟲觀測場利用佳多蟲情測報系統對鞘翅目昆蟲進行誘集調查,并進行整理、鑒定、統計。結果誘集到鞘翅目昆蟲共有23782頭,鑒定為隸屬17科61種。
    4種干燥方法對馬茵菜品質的影響
    2019(10):4-1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9.10.002
    [摘要] (505) [HTML] (0) [PDF 1.18 M] (2361)
    摘要:
    采用熱風干燥、太陽能干燥、真空冷凍干燥和真空干燥4 種干燥方法對野生馬茵菜進行干制,測定色差、葉綠素含量、營養成分、礦質元素、復水性等指標,比較不同干燥方法下馬茵菜營養成分和品質的差異。結果表明,真空冷凍干燥處理的馬茵菜 L* 值最大,a* 值最小,b*值最大,即色澤較為鮮亮,與新鮮馬茵菜最為接近,葉綠素含量最高;熱風干燥處理與真空干燥處理次之;而經太陽能干燥處理的 L* 值最小,a* 值最大,b*值最小,葉綠素含量最低。在營養成分方面,太陽能干燥后的馬茵菜總糖含量最高,熱風干燥與真空干燥后總糖含量差異不明顯,但顯著高于真空冷凍干燥。在蛋白質含量和Vc含量方面,真空冷凍干燥的蛋白質含量和Vc含量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余處理;其次是真空干燥處理和熱風干燥處理;太陽能干燥處理后的蛋白質含量和Vc含量最低。干燥方法對灰分影響差異不大,為110.0~117.0 g/kg。不同干燥方法所干燥的馬茵菜礦物質含量均很高。真空冷凍干燥的馬茵菜復水性能優于熱風干燥、太陽能干燥和真空干燥,復水的前 5~15 min 內復水比迅速增大,達到一個較高值之后隨著時間增加緩慢變化。用沸水進行復水需要時間短,復水比大于冷水復水比。綜合考慮,采用真空冷凍干燥方法保持野生馬茵菜的營養成分及產品品質的效果較好。
    會寧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新品種引種試驗初報
    2014(4):23-2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4.04.009
    [摘要] (501) [HTML] (0) [PDF 1.07 M] (2359)
    摘要:
    在旱地梯田全膜雙壟溝播條件下,以沈單16號為對照,對引進的5個玉米品種進行了品比試驗,結果表明KWS2564折合產量最高,為11 954.5 kg/hm2,較對照沈單16號增產12.07%;其次為登義2號,折合產量11 484.8 kg/hm2,較對照增產7.67%。兩品種表現株高、穗位適中,果穗均勻,禿頂率低、穗粒數多、百粒重高。
    酒泉市日光溫室瓜菜病蟲草害調查
    2014(9):26-2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4.09.010
    [摘要] (433) [HTML] (0) [PDF 1.98 M] (2238)
    摘要:
    2010 — 2013年對酒泉市日光溫室瓜菜病蟲草害進行了調查,共發現瓜菜病害53種、害蟲11種、雜草18種。其中發生頻率10%以上、危害程度2級以上的病害種類20種、害蟲4種、雜草4種。與露地相比,日光溫室瓜菜病蟲草害發生主要表現為發生種類多,病害逐年加重、蟲害逐年下降趨勢。
    冬小麥新品種隴鑒110選育報告
    2020(4):11-1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04
    [摘要] (593) [HTML] (0) [PDF 508.49 K] (2235)
    摘要:
    冬小麥新品種隴鑒110(原代號B69)為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所以隴鑒127為母本、94t143-1-3-2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經過多年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2013 — 2015年參加甘肅省冬小麥區域試驗,2 a 12點(次)平均折合產量為4 783.5 kg/hm2,較對照品種隴育4號增產6.7%;2016年參加甘肅省冬小麥生產試驗,平均折合產量為5 442.0 kg/hm2,較對照品種隴育4號增產9.0%。隴鑒110屬冬性普通小麥,生育期266~273 d,平均株高95.0 cm,平均穗粒數37粒,平均千粒重為34 g,平均容重為795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2.2 g/kg、濕面筋393 g/kg,面團穩定時間4.3 min。抗旱、抗寒性強,慢銹性品種。適宜在甘肅省隴東地區與隴中地區種植,也可在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及彭陽縣等同類型區山旱地種植。
    施氮量對綠豆生長及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2020(4):28-3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08
    [摘要] (580) [HTML] (0) [PDF 634.71 K] (2230)
    摘要:
    在大田條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對綠豆株高以及干物質積累的影響。結果表明,較低的氮肥施用量并未對綠豆株高產生顯著影響,施氮52.5 kg/hm2時,在花莢期和鼓粒期顯著提高了綠豆株高,但成熟期并未對株高產生顯著影響。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植物營養器官的生長和干物質積累量增加。從綠豆莢和粒干重變化看,施氮37.5 kg/hm2時干物質積累量最高,此時籽粒干物質積累量較不施氮肥提高58.74%,較施氮22.5、52.5 kg/gm2分別顯著提高35.20%、14.49%。綜合分析認為,37.5 kg/hm2為當地綠豆最適宜的施氮量。
    藍莓貯藏保鮮技術研究綜述
    2018(6):81-8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8.06.021
    [摘要] (534) [HTML] (0) [PDF 1.18 M] (2214)
    摘要:
    對藍莓采后病害和致病病原菌及有關藍莓貯藏保鮮技術的研究進展,如低溫貯藏、氣調貯藏、高壓靜電場保鮮、輻照保鮮、殼聚糖保鮮技術、化學保鮮技術、包裝方式、生物保鮮劑保鮮、植物提取液保鮮,以及其他保鮮技術進行了綜述,并對藍莓貯藏保鮮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信息公告更多+
  • ·關于舉辦《甘肅農業科技》第八次優秀論文和優秀組織單位評選活動的通知08-23
  • ·關于論文重合率自查的通知07-14
  • ·文章的審稿周期和發表周期11-25
  • ·作者注冊及投稿演示下載11-25
  • ·期刊訂閱及文章版面費的繳納方式11-20
  • ·溫馨提示12-02
下載中心更多+
  • ·GBT 3179-2009 期刊編排格式05-28
  • ·中國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20839-2011)05-28
  • ·出版物上數字用法(15835-2011)05-28
  • ·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12-26
  • ·中文出版物夾用英文的編輯規范11-28
  • ·CYT 173-2019 學術出版規范 關鍵詞編寫規則11-25
  • ·CYT 170-2019 學術出版規范 表格11-25
  • ·CYT 171-2019 學術出版規范 插圖11-25
  • ·CYT 174-2019 學術出版規范 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11-25
  • ·論文模板11-20
版權信息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掃描關注微信公眾號
《甘肅農業科技》更名暨《寒旱農業科學》首刊號征稿啟事
關閉
柘荣县 瓦房店市 青阳县 祁东县 米林县 桐梓县
林西县 资阳市 宣城市 蒙阴县 河曲县 中江县
郑州市 镇远县 阿尔山市 麟游县 天长市 个旧市
泛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县| 阿鲁科尔沁旗| 铜川市| 万山特区| 江都市| 同心县| 香港| 霍林郭勒市| 镇雄县| 纳雍县| 隆安县| 高雄市| 承德市| 平原县| 鹿邑县| 宝应县| 兴文县| 桐城市| 天祝| 鲁山县| 南汇区| 镇赉县| 宁南县| 定州市| 新乡市| 施秉县| 昌都县| 九龙城区| 阿勒泰市| 芜湖县| 盈江县| 金山区| 东安县| 莫力| 浦江县| 嘉荫县| 武宁县| 娄底市| 衡山县| 石台县| 大安市|